【 第1頁 第2頁 】 
“禁售令”被誤讀 俄非全面禁外國人零售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6 18:18:21  


位於莫斯科東部的切爾基佐夫市場,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市場。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2006年11月以來,俄羅斯政府相繼出台規范外籍勞務市場的一系列法令,給中國在俄經商的企業、個人和有意赴俄投資的企業造成一定影響。WTO浙江研究咨詢中心副主任張漢東向法制日報介紹說,歸納起來,俄羅斯規范外籍勞務市場法令的主要內容有:

  1、限制和禁止外國人在俄從事零售貿易。2006年11月15日,俄羅斯頒布第683號《關於2007年俄羅斯聯邦境內從事零售貿易經營主體內部使用外國勞務人員的可允許比例》的政府決議,規定:(1)自2007年1月1日起,外籍勞務人員不得在俄羅斯聯邦境內從事酒類(包括啤酒)和藥品的零售活動;(2)自2007年1月15日起,除商店外的其他零售貿易中允許使用的外籍勞務比例為40%,自2007年4月1日起至12月31日為0%。 

  2、規范外籍勞務管理,降低引進勞務指標。2006年11月15日,俄羅斯發布第681號政府決議《關於向外國公民發放臨時性勞動許可的管理辦法》,不僅規范了原有的需要辦理簽証方可引進的勞務人員的勞動許可辦理過程,同時規定了過去獨聯體國家(除格魯吉亞和土庫曼斯坦外)無需辦理簽証即可入俄務工人員的勞動許可辦理程序,從而將所有入俄的外籍勞工均納入統一的管理體系中。俄政府意在通過規范外籍勞工引進程序,堵住非法移民漏洞。此前的11月11日,俄政府通過了第665號政府決議,公布了《關於2007年向外國公民發放勞動許可邀請的定額指標》,根據此決議,2007年外國勞務人員引進(指需要辦理簽証入境部分)限額比2006年減少了20000多人,降為308842人,降幅在6%以上。各地區勞務指標具體分配方案將由衛生和社會發展部、經濟發展和貿易部與內務部聯合制定。 

  3、規范零售市場經營秩序。2006年12月22日,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零售市場工作組織法》,該法規定,物品零售市場上本國生產者的攤位應至少佔20%的份額,食品市場上至少佔50%的份額。同時規定只有持售貨員卡的人才能出售貨物、完成各項工作、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售貨員卡由管理市場的公司根據租賃合同,或者按照規定在個別情況下根據提出的申請發放。 

  張漢東說,據了解,俄羅斯出台相關法令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俄國內勞動力市場,促進俄中小企業的發展,並非特別針對中國在俄勞務及零售貿易行為,但由於對683號政府令的詳細解釋近日才出台,以至造成許多人對俄羅斯系列法令的誤讀。 

  張漢東說,683號政府令2006年11月15日即頒布,但直到近日俄羅斯衛生和社會發展部才出台了一份解釋性文件,對政府令涉及的有關問題作出明確和細化,該文件將成為俄各部門執行683號政府令的重要依據。這一文件的主要內容是:(1)明確“零售貿易”的概念“為向各層次居民轉售與企業活動無關的個人用或家庭用新商品和使用過的商品”,也就是批發貿易不在禁止之列。(2)明確683號政府令適用於持簽証或免簽赴俄羅斯聯邦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士,不適用於擁有臨時居留許可和居留証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士。(3)明確該政府令僅對外籍勞務在商亭中、自由市場內、商店以外地點從事零售貿易作出限制,對“商店”內的零售貿易不作限制。該文件還特別強調,“如果貿易綜合體和貿易中心(露天市場除外)為具備貿易、輔助和日常行政用地及商品接收、存放、籌備待售用地保障,用於販賣商品和向顧客提供服務的固定建築,則外國勞工在其中從事零售貿易不受限制,在此情況下可集中為貿易活動提供經營服務。”(4)明確“如外國勞工在銷售各種食品類和非食品類商品的商店工作,但未從事與服務顧客有關的工作,則不適用683號政府令”。不適用政府令的工種(職位)包括:零售貿易企業經理(主管)、銷售部門主管、裝卸工、送貨員、門衛和清潔工等。(5)明確683號政府令“不適用於銷售汽車交通工具、摩托車及其配件、組件和附屬品,以及供這些制品用的發動機燃料的外國勞工”;“不適用於在飯店、快餐廳、酒吧、企事業單位食堂工作,銷售在店內食用的公共餐飲產品(含飲料)或在公共餐飲企業之外銷售這些產品(如將公共餐飲產品送至住所、企業等地)的外國勞工”。 

  “據此理解,俄羅斯並非全面禁止外國人在俄從事零售貿易,只是對相關行為進行規范;而且只針對零售貿易,浙江省企業和個人從事較多的批發貿易未受限制”。張漢東說。 

  “雖然如此,法令的出台還是給浙江省在俄投資企業和擬赴俄投資企業帶來一定影響。”張漢東介紹說,為避免無謂損失,近日,浙江省已暫停在俄設立商品城項目的審批,對在俄設立資源開發及加工貿易類項目從嚴審批。同時,積極引導企業規范對俄貿易行為,減少因“灰色清關”等問題造成企業損失,引導企業遵守俄羅斯相關法令要求,通過尋找俄羅斯合作伙伴繼續保留原有市場銷售渠道,爭取實現互利共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