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度第五代戰機十年內服役計劃脫離現實(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9 13:17:00  


這個被俄羅斯放弃的設計有可能在印度的MCA項目中複活。
  對于2007年的印度空軍來說,其裝備更新計劃真正可以用跨越式發展來形容。首先是2007年7月,印度國會終于批准了國防部的空軍裝備采購計劃,此前被連續拖延多年的新戰鬥機更新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印度空軍准備采購128架新型戰鬥機的消息一發出,便吸引來來自俄羅斯,美國,發過、瑞典等衆廠商的參與,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多種戰鬥機齊聚印度家門口,任由其挑選。而更讓印度空軍高興的是,印度國防部于2007年10月同俄羅斯達成協議,雙方决定聯合開發第五代戰鬥機,以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印度空軍仿佛已經看到“猛禽斯基”飛到了南亞上空。

  采購計劃引起的五代機之爭

  從表面上看,印度空軍采購1 26架新型戰鬥機與印度同俄羅斯聯合研制第五代戰鬥機這兩件事情看似互不相幹。實則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印度國防部在2007年7月提出爲空軍采購新型戰鬥機的計劃之後,便馬上吸引了衆多國家和多種戰鬥機型號參與競爭。然而,與之前印度戰鬥機采購計劃一邊倒的態勢不同,印度這次幷沒有對俄羅斯的米格--35戰鬥機表示出好感。相反對美國的F/A一18E/F和瑞典的JAS-39“鷹獅”青睞有加。因爲在這之前,印度國內對俄羅斯産品質次價高、售後服務差已經怨聲載道,印度這次就希望借此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抱定這個態度之後,印度遲遲不宣布最後的招標結果,這讓俄羅斯和美國都急在心里,一個想繼續牢牢控制印度市場,一個想打破俄羅斯的壟斷,大規模進入印度市場,美國和俄羅斯私下的爭奪在所難免。

  印度空軍在新的戰鬥機采購計劃中,提出除首批20架戰鬥機之外,其餘的戰鬥機必須全部在印度國內生産組裝,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印度選擇了美國産品,合同的履行將非常困難。因而,爲了吸引印度,美國國防部表示,如果印度這次選購了美國産品,美國未來將考慮優先向印度出售F-35戰鬥機。面對美國開出的優厚條件,印度幾乎沒有拒絕的勇氣,在這種情况下,如果俄羅斯不能拿出有說服力的東西,很可能以後將被排擠出印度市場。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俄羅斯國防部于今年10月同印度國防部簽訂合作協議,决定雙方聯合開展第五代戰鬥機的研制,幷且表示未來兩國在第五代戰鬥機研制過程中采取共同出資,聯合研制的模式,幷且可以共享技術。相對于美國只出口産品而言,俄羅斯的合作研制則顯得更具吸引力。因爲早在幾年前,當俄羅斯剛剛確定蘇霍伊的PAK FA方案成爲第五代戰鬥機研制項目時,印度就曾經表示願意參與到該計劃中,但是此後兩國政府談判了數年,印度仍然沒有實現願望。况且,印度對目前裝備的蘇-30MKI的綜合性能頗有微詞,認爲該機在未來的戰鬥中肯定不是F一22的對手,因此,印度一直都在尋求一種在性能超過F-22和F-35的隱身戰鬥機。印度空軍認爲目前只有俄羅斯正在研制的PAK FA能够達到上述要求,所以這次俄羅斯主動邀請,印度焉有拒絕之理。

  印度的小算盤

  據俄羅斯國防部透露,印度參與到PAK FA研制計劃中之後,將擔負總計達50億美元的研制費用。盡管目前蘇霍伊公司已經完成了該戰鬥機的基本設計,但是印度還是希望能够參與到該計劃中,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從俄羅斯那里獲得一些重要的關鍵技術,爲將來自己獨立的隱身戰鬥機研制計劃服務。不過,盡管印度人對俄羅斯的邀請表現得相當受用。但是也有人認爲俄羅斯不可能會輕易將第五代戰鬥機的關鍵技術轉讓給印度。將來印度很可能會因爲投入大量研制經費而騎虎難下,既無法獲得技術,又不得不購買俄羅斯的産品。

  其實在2005年底時,俄羅斯米格公司曾向印度發出過邀請,希望與印度聯合研制輕型多功能前綫戰鬥機(LMFS)。LMFS是米格公司針對蘇霍伊的PAK FA提出的一個輕型第五代戰鬥機研制計劃,在競爭俄羅斯空軍第五代戰鬥機項目中敗北,俄羅斯原本計劃同時研制兩種型號的新型戰鬥機,實現類似于F-22和F一35那樣的高低搭配。然而由于財力不允許。被迫放弃了LMFS。因而米格公司才將眼光轉向了印度,希望與印度携手完成LMFS項目,但是遭到了印度的拒絕,現在看來,如果印度當時投資LMFS研制計劃,依靠米格公司的强大實力,現在很可能已經取得重大成果。

  按照印度的計劃,如果與俄羅斯在第五代戰鬥機研制方面合作的順利,那麽印度肯定會繼俄羅斯之後率先裝備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預計時間在2014年左右。

  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當PAK FA戰鬥機投入量産之後,印度也將在其國內組裝該型戰鬥機,幷最終實現該機的國産化,爲其大量裝備打下基礎,到那個時候,本國研制的MCA多功能隱身戰鬥機也將服役。幷與PAK FA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

  不過從實際情况看,印度的這個時間表也許太過樂觀,因爲其LCA計劃至今已經23年,尚沒有進入空軍服役,MCA想在10內完成設計制造幷服役,有點脫離現實。况且,僅發動機和隱身技術以及雷達技術幾個領域,就够印度工業界忙活幾年了。(來源:《航空世界》雜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