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10戰機具有空中加油的能力。(資料圖)
|
2005年5月,東北某機場,兩名飛行員駕駛新型戰機呼嘯升空,對“藍軍”實施打擊。萬米雲天,戰機突然仿佛進入了空中“百慕大”,機載雷達顯示屏、告警器和通訊設備全部失靈,被迫退出戰鬥返航……
在藍天布置複雜電磁環境“幹擾走廊”的,就是沈空航空兵某團團長方濱。幾年來,他帶領飛行員面對訓練轉變難題不懈攻關,取得了一個個驕人戰績。
這年,空軍把空中加油普訓任務下達給該團。空中加油,加油機與殲擊機要在飛行速度達每小時700公裡、間距不到2米時空中對接,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翻開飛行員花名册,方濱不禁暗捏了一把汗。當時,該團年輕飛行員飛行時間平均只有六七百小時,與要求1000小時參訓條件相差很遠。全團動員大會上,方濱向官兵響亮提出:“有挑戰才有成績,有任務才有機遇。”他發動官兵獻計獻策,積極創新訓法。很快,空中加油風險規避、模擬訓練器材革新等5個攻關小組相繼成立,攻克了一個個“攔路虎”。
第一次空中加油訓練的日子來到了,方濱第一個駕機升空。戰機飛到預定空域與加油機會合,靠攏、再靠攏……方濱發現,越是靠近加油機,加油機錐套晃動得就越厲害,好像要抽打到座艙蓋上。他緊握駕駛杆,屏氣凝神,當加油管接近錐套的一瞬間,果斷對接。“哢!”探頭撞開錐套活門,加油一次對接成功。戰鷹返航,掌聲四起。但是,方濱的探索沒有停止。他與航空專家一起研究自己發現的“低壓錐”現象,反複琢磨其原理,一舉攻克了“鏡面效應”對加油對接產生的影響,為後續訓練的飛行員傳授了一整套快速實施對接加油的新招數。結果,該團僅用8天時間就完成了空中加油普訓任務。
有這樣一位膽大心細、善於創新的團長當“頭雁”,該團飛行員常常自豪地說:“有方團長指揮,我們只管放心去飛!”
一次,該團兩名飛行員編隊起飛訓練。飛機剛升空到4500米高度,“嘭”的一聲巨響,右發動機突然停車。飛行員緊急向塔台指揮員、團長方濱報告。憑借豐富的險情處置經驗,方濱知道,此時如果在空中重新啓動發動機,飛機有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連環險情。他果斷發出口令:“不要空中開車,按正常方法放下起落架,橫通加入航綫著陸。”在他的指揮下,遇險的飛機像一只歸巢的巨鳥,在跑道盡頭穩穩停住。(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