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上校:中國出兵索馬里 更有利世界和平穩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9 17:32:27  


中國海軍新型艦艇編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環球時報》發表資深戰略評論員、空軍上校戴旭的文章稱,現代化海軍的使用,包含兩個問題:一是實力,二是使用實力的決心。明朝中國有著舉世無雙的大艦隊和世界制海權,但中國並沒有完成地理大發現,更沒有拓展寸土,最後自己一把火燒掉了艦隊。這就是“想不想”的問題。

  想不想的後面是敢不敢。長期以來,我們對世界和平的理解有一些機械化。對於超出本國領域使用軍事力量,特別是使用海軍異常恐懼,一些人唯恐沾上對外行駛武力的“惡名”,即使遇到某些國際暴徒公然屠殺華僑或淩辱、損害國家利益也無動於衷。有一次,南太平洋某島國發生動亂,西方根據本能的思維猜測中國可能出動軍艦撤僑,但國內一些學者竟誠惶誠恐地立即出來否認,似乎是做了什麼嚴重的出軌之舉,中國真要派出軍艦天就會塌下來。

  從索馬里海盜事件看,歐洲、美國和俄國的海軍,在獲知本國船只被海盜劫持後,哪一個不是氣勢咄咄逼人。正是在這些傳統和當代列強軍艦的感召下,一些亞洲國家和歐洲小國,也紛紛派出軍艦。今年6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允許各國派遣軍艦到索馬里剿匪,展現了國際社會的基本理念和決心。而在聯合國授權之前的4月份,法國海軍一支混合艦隊就直接駛往索馬里,並在該國登陸解救被劫持的一艘法國游艇,擊斃一批海盜。此次行動儘管造成了平民傷亡,但國際輿論不但沒有批評法國入侵,還對法國行動持同情態度,安理會並通過決議追認法國海軍行動的合法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各個領域都在和國際接軌,這其中也包括和西方使用海軍的現代思維接軌。犯罪分子不能以國家主權做“掩體”,進行傷天害理的勾當。只要是出於人道主義目的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行動,就是正義的合法的,也必將得到世界輿論的理解,更何況聯合國還有公開授權。

  對比西方國家以及世界很多國家海軍在索馬里迅速而果敢的行動,中國目前對是否應該出兵索馬里的熱烈爭論,反映出我們一些人的思維還蜷縮在僵化、過時概念的繭殼裡。和這種落後概念“相映成趣”的,是我們一些人在中國是否製造航空母艦問題上的扭扭捏捏。殊不知中國是當今正常大國中唯一沒有航空母航的國家,問題的關鍵不是我們要不要造,而是我們的工業能力能不能造,以及造出來後想不想用、敢不敢用。

  一個航母的話題以及眼下關於遠征索馬里的爭論,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出我們整個民族面對世界和未來還不够“現代化”的事實。我們不僅對外不够大方和自信,對自己也沒有清醒的認識,別人一說威脅,似乎我們真的就有“威脅”別人的能力和意願。

  以眼前現實來說,在沒有強敵全面對抗的和平大環境下,在足够的國際法理支持下,中國海軍出動一些作戰平台履行維和任務還是可以勝任的,但從現代海軍的本義上說,我們無論裝備還是理論都相差甚遠。當下我們應該做的,是打破和逆轉總體實力落後的現實與恐懼、保守觀念的負反饋互動,以戰略任務需求為牽引,以觀念轉變為先導,以勇於擔當為己任,將中國海軍建設提升到軍隊、國家現代化的核心層面,成為民族意志。

  中國是世界的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和保衛自身安全,是和諧而辯證的統一。中國擁有核武器和洲際導彈,更加促進世界和平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國擁有現代化強大海軍,不僅不是什麼威脅,還將大大有利於世界長期和平與穩定。是否出兵索馬里的爭論,只有歸結到這個認識上才是有意義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