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唱衰俄羅斯經濟 稱普京政權不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1 17:46:26  


《紐約時報》新聞網在首頁刊出這張黑白照片,暗指在俄羅斯經濟陷入危機的時候,普京政權受到威脅。
  中評社香港2月1日電(記者 亦昀編譯報道)俄羅斯總理普京日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直指全球金融危機的禍根是美國。對於這樣的指責,美國媒體似乎心懷不忿,並尋機刊文“回敬”普京。

  《紐約時報》31日刊文說,油價從140美元一桶跌至40美元一桶,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遭遇失業率攀升和盧布貶值等危機,不滿的民衆很可能會走上街頭,普京政權正面臨嚴峻的考驗。文章摘譯如下:

  過去八年,在普京的權力達到巔峰的日子裏,俄羅斯人對普京的態度是:來吧,去控制一切吧,只要我們擁有自己的新車和貨品充足的超市。

  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卻給俄羅斯由石油出口帶動的繁榮經濟畫上了句號。俄羅斯人民與普京之間的不成文協定開始受到質疑。在油價跌到每桶40美元的時候,俄羅斯人對普京的崇拜,還會與油價每桶140美元時一樣嗎?如果俄羅斯的經濟遭受嚴重衝擊,普京的權力會否變成自己的陷阱?他可以免於受責嗎?

  幾乎無人認為普京會在短時間內垮台。俄羅斯人都相信普京帶領他們脫離了90年代的苦難,調查顯示他的民望仍然很高。

  不過,失業率不斷攀升、銀行問題百出、盧布貶值……在種種不容樂觀的數據面前,民調顯示,普京的人氣正在下滑。俄羅斯又開始在公寓裏藏美元了。一些工廠倒閉或減產,引發零星的抗議活動。

  問題是,普京建立的政權是一個高度集中的政府,它不善於對民間的不滿情緒做出迅速的反應。經濟學家Aleksandr A. Auzan表示:“俄羅斯杜馬或非營利機構並沒有成為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梁。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通過電視建立的。在危機之中,這種制度並不能有效地運作。”換言之,如果俄羅斯人民覺得政府沒有傾聽他們的聲音,人民會認為,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走上街頭。

  社會科學家Yevgeny S. Gontmakher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曾經引發關注。他形容了一種情景:在一個人們靠唯一一間工廠賴以生存的工業城市裏,一旦這間工廠倒閉,這個城市就會發生動亂。新切爾卡斯克(Novocherkassk)就是這樣的一個城市,在蘇聯時代,那裏因為糧食短缺而爆發騷亂,遭到政府殘酷鎮壓。

  Gontmakher指出:“垂直權力的體系不夠靈活。地方官員需要等待莫斯科下達的政令,即使是一些小事,地方也要聽命中央。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對普京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迄今為止,普京一直指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稱俄羅斯經濟危機的元兇是美國,而不是俄羅斯對於自然資源出口的過度依賴。上星期,在反對派領導人計劃在俄羅斯發起抗議之際,普京正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他發表主題演講時說:“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凡有人談到金融危機,都從批評美國說起。不過,我不打算這樣做。”接著,他就像其他人一樣,開始批評美國了。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