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媒猜測中國航母存在三大懸疑、三大瓶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0 10:46:36  


 
  5月9日,美國合眾國際刊發平可夫文章稱,中國海軍正在考慮以殲-10A為艦載機。他表示,海軍非常青睞這種戰機的價格與空中加油能力。目前,殲-10A戰機已經配備了一種從俄羅斯進口的捕捉鈎,以便進行艦上著陸練習。

  來自美國《海軍時報》的報道則稱,中國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已接收了50名飛行學員,進行4年艦載機飛行培訓。

  作為俄羅斯第一種傳統起降艦載戰機,從整體性能來看,蘇-33算得上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航母戰機。蘇-33的電子掃描相位陣雷達,可探測110至150公里的地面/海面目標,同時追蹤15個空中目標,並引導導彈同時攻擊其中的6個。蘇-33機尾的大型尾錐內裝有後視雷達,後視雷達可探測30至50公里的雷達反射面為3平方米的目標,可在敵機逼近時自動向飛行員報警。蘇-33飛行員採用的頭盔瞄准具,可引導最新型R-73M空對空導彈,還能引導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或海面目標進行攻擊;而且,頭盔瞄准具可使蘇-33在作戰中關閉雷達進行突然襲擊。

  俄羅斯《紐帶》網報道稱,軍事專家們認為,中國未來航母的載機數可能為40架左右,如此可保證此級航母在大洋上較為強大和全面的作戰能力。

  猜測3:中國建造航母面臨“三大瓶頸”?

  據《亞洲時報》刊登的文章稱,目前中國已經採購了4艘分別由前蘇聯與澳大利亞建造的航母,利用這些航母獲得了學習建造結構的機會。但近期出版的《簡氏戰艦》編輯史蒂芬·桑德斯撰文認為,中國航母面世尚有“三大瓶頸”:

  瓶頸之一:艦載機來源成問題。桑德斯認為,中國目前對航母艦載機的主要考慮仍是從俄羅斯引進蘇-33。但俄軍工企業界擔心中國仿制,並以相似的產品衝擊國際軍火市場,這勢必會對引進蘇-33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瓶頸之二:特型鋼等航母核心材料仍缺失。桑德斯認為,目前尚無“確鑿的證據”證明中國已能自行生產建造航母所需要的特型鋼,而美、英、法等國在特型鋼採購和技術上都對中國進行封鎖,這都加大了中國建造航母的難度。不過,桑德斯也謹慎地說:“考慮到中國造船業近年來突飛猛進,不排除中國已經具備生產特型鋼的技術能力。”

  瓶頸之三:中國航母技術進展不順利。桑德斯稱,“瓦良格”號航母的改裝工作仍在繼續,“那艘航母再過兩年或許會在大連亮相,但我個人認為,它主要是供訓練用。考慮到外界對‘瓦良格’號的實際情況掌握不多,要猜其改裝的具體進展非常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技術還是時間上,改裝‘瓦良格’號比中國海軍原來想象的要難得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