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時代:跨國企業與華關係出現大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0 00:18:47  


近幾年來,跨國企業的“中國方程式”已開始變得不平衡了。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記者 何耀雄編譯報道)美國《時代》周刊的經濟專欄作家加斯汀.福克斯(Justin Fox)日前在時代新聞網撰文指,2005年5月是全球企業“中國熱”的高峰期,當時記者出席北京一個雲集了歐美商界高層的研討會,會上一眾CEO紛紛流露出他們對中國的熱愛,熱情得令人驚訝。

  可是,這種蜜月氣氛不可能持久,中國已經開始從金融危機走出來,可是她與跨國企業的蜜月關係卻出現改變。

  跨國企業摩拳擦掌欲在華開拓市場,然而卻開始遭受到冷待。同時,西方商界也愈來愈注意到中國市場的風險和將貨物從千里以外的中國運回本土的隱藏成本。當然,這些變化不代表中美過去十年所建立“相互依存般”的經貿關係已經終結,但至少這種關係也會迎來大改變。

  回想起2005年時的情況,一眾CEO愛上中國是因為這裡有世上最低的生產成本和水平愈來愈高的生產基地;他們也喜愛這裡人口眾多、潛力漸增的中產消費市場;他們也喜歡跟中國官員打交道,中國官員比他們的西方政客更投契。商人怕盈利下降、生意減少;官員也怕經濟不好、飯碗不保,官員跟商人相當談得來。

  可是近幾年來,這條“中國方程式”卻開始變得不平衡了。運輸成本上漲令生產商開始注意到運輸時間和品質控制等跨國生產線所產生的問題,阿奇斯通諮詢公司(Archstone Consulting)主管約翰(John Ferreira)分析說,“以往運輸費用低廉時,一般企業高管都想也不想就一窩蜂地將業務湧向中國或其他偏遠地區。”

  但約翰去年的一項調查卻發現,接近九成歐美高管都考慮將部分生產工序搬回本土國家或鄰近地區。

  儘管目前這些狀況並未顯著出現,但這也只是由於金融危機影響,大家都暫緩了業務轉移。而北京也開始出現了心態調整。為顧客提供政治風險顧問服務的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主席伊恩.布萊默(Ian Bremmer)認為,“中國開始意識到自己與美國經濟走得太近了。”

  這種心態轉變將令中國政府加強本土開支並振興內需。對外企來說,這未必會是一個壞消息,但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阻力無疑將會因而增加。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失敗的案例,布萊默認為這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未來五年西方企業的在華商機增長有限。”

  其實,這種情況也是無可避免的,外企在華的浪潮畢竟是過熱,也需要冷卻一下。生意跟愛情一様,分手時總是困難的。布萊默剛完成了一本關於肥尾理論(Fat Tail,肥尾是指所有難以歸納入傳統統計學模型的事件)的書,仔細談及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政治風險,他統計了中美之間的“肥尾”,他認為美國企業將視中國企業為競爭對手,這意味著商界對國會貿易條款的反對聲音將會減少。美國投資銀行在中國的地位也將遠不如兩年前那麼高。

  而在中國,美國金融系統崩壞所引起的麻煩也讓中美互信減低。戀愛總是如膠似漆和不可思議的,但戀愛過後,一切都會變得不再美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