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甲子大閱兵全景實錄 中國軍力立體展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1 16:47:08  


三軍儀仗隊方隊。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新華網消息:2009年10月1日,必將成為未來歲月裡一個醒目的坐標。 

  這一天,新中國迎來她生命歷程中的第一個甲子。這一天,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世紀首次國慶盛大閱兵。 

  這是新中國的第14次國慶閱兵。這是邁入新世紀的中國第一次舉行盛大國慶閱兵。 

  黎明,大軍開拔 

  沙河的黎明,總是陪著呼號聲、步伐聲一起到來。 

  這個黎明卻格外寧靜。你只能從燈光下那些閃動的身影裡,捕捉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息,如同火箭就要升空,戰艦就要起錨。 

  飛行學員方隊教練朱國慶正在檢查隊員們的服裝和槍械。距此不遠的另一片營地裡,軍樂團演奏員蘇勇擦拭著銀白色的短笛。 

  就在這個黎明,朱國慶和蘇勇分別迎來了自己的49歲和40歲生日。就在這個黎明,他們和自己的戰友一起,迎來了共和國的60歲生日。 

  半年前的那個春天,他們也是在一個個寧靜的夜裡,陸續進駐閱兵村的。 

  與國慶50周年閱兵相比,這次閱兵的準備時間縮短了9個月。 

  然而,一切忙而不亂。 

  2008年11月4日,閱兵聯合指揮部受領任務,3天後即正常運行。 

  到12月,來自天南海北的官兵組成一個個方隊,在北風中開始了訓練。 

  到2009年5月7日,所有參閱部隊集中到131天內建成的兩個京郊閱兵村。 

  直至倒計時牌上的數字不再跳動。在歷經了冬寒夏暑的磨礪之後,由8000餘名官兵、500餘台地面裝備和150餘架飛機組成的56個方(梯)隊,終於走到了接受檢閱的這個秋日——2009年10月1日。 

  晨曦初露,長長的車隊載著徒步方隊離開沙河。 

  同一時刻,已於前一天從通州閱兵村裝載至北京東站的裝備方隊,隆隆發動戰車。 

  天安門——兩支大軍向著這個舉世矚目的地方開進,開進。 

  9時,西望長安街 

  雨後初晴。金色的陽光躍出雲層,躍過一座座古老和年輕的建築,投向伫立在長街上的鋼鐵巨陣。 

  9時許,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和30個裝備方隊整齊列陣東長安街北側,靜候檢閱。 

  此時,陸、海、空三軍航空兵151架戰鷹編成的12個空中梯隊在華北各地的數個軍用機場集結完畢。 

  這一切,代表著中國以230萬軍隊為主體的武裝力量和中國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 

  受閱部隊以東,是被稱為“CBD”的中央商務區,北京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 

  受閱部隊以西,是首都的心臟——天安門。 

  天安門原名“承天門”。作為皇城的正門,它和它背後的紫禁城共同構成了明清王朝的皇家禁地。 

  老百姓不能跨入一步的禁區之門,卻曾在侵略者的炮聲中轟然打開。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後,竟在紫禁城舉行“閱兵”! 

  那狂笑,至今撕裂著中國人的心。 

  今天即將受閱的三軍將士,又一次把這條記錄著屈辱與覺醒的長街,變成了展示中國自信與自強的閱兵場。 

  長安街告訴人們,強大的國防,永遠是國家的盾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