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質變”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6 13:31:01  


  危機形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結構調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指出,當前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的指導方向:要從制度安排入手,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為抓手,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外部倒逼機制形成 

  這次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際貿易增長放緩,外部環境劇變,使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衝擊,進出口出現雙下降,大批外貿加工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因出口訂單下降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況,導致工業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長期保持的兩位數增長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創1990年以來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央出台、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把握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取得了明顯成效,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態勢,我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目前全球經濟最壞時期已經過去,開始復甦,這使我國經濟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仍然較脆弱,復甦過程將緩慢曲折。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問題更加凸顯出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使人們普遍感受到外部經濟波動對國民經濟的衝擊。感受到我們面臨出口難度增大、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等多重壓力。 

  目前我們面臨的不少困難和問題根源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緩慢和滯後。顯然,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形成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在出口需求下降的壓力下,必須擴大內需,從依靠國際市場轉向開拓國際市場和擴大國內市場並舉。這場國際金融危機警示我們: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波動加大,過分依賴外需勢必削弱我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加大我國經濟發展的風險。 

  我國雖地大物博,但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偏低,出口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受到資源環境的約束,即我國的資源環境不足以承載規模越來越大的對外商品輸出。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有限,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也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外延擴張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再也繼續不下去了。僅靠投資和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無法長期維繫下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 

  轉型考驗宏調水平 

  改革開放三十年,長期積累的結構性、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粗放型經濟增長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產業層次偏低、產業布局分散和技術支撐力弱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新的優勢,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置於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的基礎上,依靠國內市場繁榮帶動經濟增長,對我國長遠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不過,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前提條件是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持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堅持長期發展目標和短期增長目標有機結合,注意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