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美專家稱解放軍兩洋戰略將擊破太平洋島鏈封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7 08:55:45  


中國海軍051C級防空戰艦彈射遠程防空導彈。
  羅伯特.卡普蘭 原著

  石江月     編譯

  編者按: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D. Kaplan)是美國《大西洋》月刊記者,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3年前,他曾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代表美國部分右翼專家觀點的文章《如何與中國作戰》,言驚四座。今日,這位“中國問題專家”再次開炮,聲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崛起,中國已經規劃了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方向的發展戰略,並稱最終美國很可能被擠出西太平洋,失去在這個區域的發言權。本刊刊發此文,並非同意其觀點,亦非證實其內容,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2004年12月-2005年1月發生在蘇門答臘島沿岸的那場印度洋海嘯,可以被看作是美國海軍力量在亞洲的一場“巔峰演出”,強大的美國海軍在這場人道主義救援中發揮了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巨大作用。在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的簇擁之下,航母上的直升機從甲板上起飛,往返於艦艇與岸上救援基地之間,幫助營救落水者並及時運送醫療救護人員,烘托出絕對統治力與道德之間的良好氣氛,以往這兩者很少能夠融合在一起。救援行動的目的是人道主義的,但是在短時間內調集大量戰艦和航空母艦,跨越數百英里的海洋以最快速度達到災難現場,這些技能和裝備的運用實際上都只有在實戰中才能見到。這場救援行動所傳遞出的真實信息是:讓世人親眼目睹美國海軍舉世無雙的實力。

  中國——21世紀美國的海上對手

  然而這種光環如今正在消散,在60多年近乎獨霸的優勢喪失之後,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已經不再是美軍“獨享”的“水上游樂場”。據分析家的戰略預測,照目前的情勢發展下去,短短幾年後,美國海軍在東南亞海域再也不能重演印度洋海嘯中的“巔峰時刻”。在下一次突發災難中,美國海軍將不得不與來自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的新的“大甲板水面艦艇”分享海權和榮光。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中國的潛艇建造和部署速度是美國的數倍。實際上,中國正處在高速的艦艇建造和部署狀態中,這將使中國海軍擁有的艦艇數量在下一個十年中的某個時候一舉超越美國海軍。數量雖然只是這一宏偉之舉的一小部分象徵,但這數量卻是真實存在的。

  無可否認,在最近的數十年時間裡,美國海軍正在我們的視野中逐漸“消沉”。二戰末期,美國海軍擁有著6700艘艦艇;冷戰時期,大約600艘美國海軍艦艇部署在世界各地;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不足280艘。

  儘管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和美國國會研究處的報告,美國海軍已經計劃將艦艇的數量提高到310艘以上,不過成本超支34%以及其他因素,都意味著這些一計劃或許太樂觀了。除此之外,我們還不得不考慮美國當前的經濟大衰退。五角大樓的預算肯定將被削減,耗資巨大的海軍造艦計劃會首當其衝。

  這並不表示美國海軍將立刻喪失其在亞洲海域的優勢地位。逆轉的進程是緩慢的。不過,這也意味著,自二戰之後70年的格局終將結束,其他海上力量——本地區國家的海軍以及非政府武裝如海盜——正在開始描繪屬於自己的海洋藍圖。美國在全球海洋上的單極行動正在開始變得黯然失色。

  而作為在21世紀最有可能成為與美國抗衡的競爭對手,中國正在將自己的經濟實力轉化成海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