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悄然轉向“體面與尊嚴”社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30 09:52:43  


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頒發榮譽證書。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日本《日本新華僑報》4月29日載文《中國悄然轉向“體面與尊嚴”社會》,文章說,讓國民實現“體面勞動”和“更有尊嚴”的生活,無異是中國執政黨新的許諾,也給了民眾新的企盼,意味著中國開始走上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新時代;讓勞動者體面勞動,讓付出與收獲成正比,讓尊嚴伴隨普通人的生活,也應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硬道理。摘要如下:

  中國在以大國姿態強勁崛起的同時,內政外交目標訴求也日益變得親切溫和,展現現代文明國家的嶄新形象。繼中國總理溫家寶春節團拜首倡“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此次“五一”前夕表彰勞模會,國家主席胡錦濤又提出“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

  “體面”與“尊嚴”這兩個暖融融的詞匯透露出一個強烈信號:中國領導層所關注的重點,正在從追求DGP向民生民本轉型,踐行從“國富”向“貴民”的重要轉身。當今中國民生注定將走進講究體面與尊嚴的“暖春季節”,普通民眾的勞動與生活將發生深刻變嬗。

  “體面勞動”與“尊嚴生活”相呼應,既是中國政府執政為民、以人為本施政理念的全新詮釋,也表達著中國高層在國家發展和民眾福祉的理念,或者說國家發展哲學方面發生的微妙變化。中國領導人在正式場合將“體面”和“尊嚴”用在國民工作和生活層面,這與中國大陸長期以來過分強調社會制度公有性和集體性,對人的基本需求關切不當或甚少,形成鮮明對比,也激起中國百姓心底強烈的情感波瀾。這顯示了胡溫執政團隊高揚科學發展觀,對治國理念認識越來越深刻和真切。

  “體面”與“尊嚴”相輔相成,體現社會公平和公民權利,“體面”是基礎,“尊嚴”是境界,兼具物質與精神層次。沒有體面的勞動,不會有人的基本尊嚴;沒有人的尊嚴,也談不上保障公民權益,體現不出國家制度優越性。當一個政府對相當一部分國民長時間處於不公平、委屈和貧困狀態,束手無策而不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援救,這個國家本身也不夠體面有失尊嚴。可以說,“體面”與“尊嚴”,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訴求,也是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