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稱中美海軍裝備數量對比優勢向中國傾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2 08:42:15  


 
  而這可能符合中國海軍發展的另一模式:朝排水量較大的戰艦發展的趨勢。解放軍海軍以同種殼體設計為基礎,連續發展出了排水量更大、更精密的艦艇,這與美國相似——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美國以同種殼體設計為基礎,研發出“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基德”級導彈驅逐艦以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而且實際上,從流傳的圖片來判斷,似乎解放軍海軍可能正在尋求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戰艦。

  文章稱,這應該是中國突然出現的最大的艦艇。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新鮮。解放軍海軍曾突然推出“元”級潛艇、022“侯北”快速巡航艇(一款隱形導彈艇)以及“旅洋”級驅逐艦,大出西方情報機構的意料之外。對於中國而言,唯一令人意外的事情就是沒有意外。北京批量生產重型遠程護衛艦是合理的,這是因為其正為打造航母特遣部隊奠定基礎。

  而且艦隊發展謹慎而有條不紊的方法使中國海軍領導層能夠防止對不良設計和系統的倉促投資。中國軍工業製造的裝備不合格裝備的名聲也證明了這種“緩慢”方式的正確。例如,中國的“夏”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自80年代首次亮相後,從未進行過單獨的威懾巡邏。劣質工程問題一直困擾著“夏”級,而且可能退役時還未執行過其基本任務。中方官員在謹慎地防範類似事件。

  換句話說,解放軍海軍一直在探索大量艦級、戰鬥系統和武器,挑選那些最適合北京作戰和戰略需要的裝備。建設中的明顯停頓可能是一個醞釀時期,海軍領導層正在討論某些技術的利弊。美國和亞洲盟友不能因此而懈怠。西方戰略家最保險的假設是,北京海軍的探索只是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