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軍強化信息化作戰 三軍共享新型指揮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6 09:25:01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2009年的夏日,共和國的大地、藍天、海洋,呈現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演兵圖——

  解放軍報報道,一年一度的海軍“神電”演習、空軍“紅劍”演習和第二炮兵實彈發射演練,幾乎同時拉開帷幕;武警機動作戰部隊奔赴雪域高原實兵演練,與海軍第三批赴亞丁灣護航艦艇編隊起航幾乎同時進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反恐軍演硝煙剛散,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陸軍跨區機動演練烽煙又起……

  然而,這如火如荼的練兵場景,只是冰山一角——

  軍事訓練,從機械化條件下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這是我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正在引領我們這支具有光榮歷史的人民軍隊,千帆競渡,百舸爭流,以不可阻擋之勢一路向前。

  確立訓練轉變時代主題

  2006年6月,全軍軍事訓練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

  這是我軍事訓練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上,胡錦濤主席提出了推進我軍軍事訓練轉變的時代主題,深刻指出要立足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實際,更加自覺地主動地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轉變。

  這一重大決策,揭示了軍事訓練的發展規律,明確了軍事訓練新的任務和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在軍事訓練領域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為新世紀新階段軍事訓練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撞開了人類戰爭新時代的大門。適應戰爭形態的新變化,我軍確立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從那時起,我軍的軍事訓練就拉開了由準備應對工業時代戰爭轉向準備應對信息時代戰爭的序幕。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軍事訓練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等,是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和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的演變而發展的。”我軍軍事訓練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與時俱進的歷史。從上世紀50年代的正規化訓練,到60年代的“大比武”、70年代的“三打三防”訓練、80年代的合同戰役戰術訓練、90年代的“科技大練兵”,軍事訓練改革發展的步伐始終緊扣時代脈搏、緊隨戰爭演變、緊貼使命任務。

  進入新世紀,根據國際戰略形勢和戰爭形態的深刻變化,軍委充實完善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了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引領軍事訓練進一步向信息化聚焦。

  胡錦濤主席主持軍委工作後,著眼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發展大局,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賦予我軍“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我軍職能任務的拓展,使軍事訓練有了新的內涵和標準,必然要求軍事訓練進行全面深刻的變革,進一步拓寬軍事訓練的內容和領域,著力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

  為加速轉變,總部緊鑼密鼓,相繼組織了全軍兵種部隊機械化信息化建設觀摩研討、全軍一體化訓練試點成果觀摩交流、全軍院校長集訓和複雜電磁環境下戰法訓法研練等活動,為推進軍事訓練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軍委決定於2006年召開全軍軍事訓練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為此,四總部組成5個聯合工作組深入全軍部隊、院校進行廣泛調研,對新形勢下軍事訓練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一些單位還向軍委寫了專題研究報告……

  這是一次統一思想、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會議,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胡主席作出了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的重大決策。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加強新世紀新階段軍事訓練的決定》,四總部分別下發了貫徹落實軍委決定的意見,對新世紀新階段軍事訓練進行了全面部署,我軍軍事訓練步入了向信息化方向發展的新征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