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空軍新規定:戰機試飛員可晉身少將軍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0 08:33:37  


解放軍優秀試飛員。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這是一群離天空最近的人,這也是一群離死亡最近的人。J-20驚世一飛,讓試飛員這個名詞闖入了我們的視野——是誰能第一個駕馭著這個國家最先進的戰機刺破長空?他們有何過人之處,這個危險而神秘的職業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軍網本期聚焦特稿為您探秘中國戰鬥機試飛員群體。

  他們是“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軍人”

  從試驗樣機到裝備部隊,一款戰機的成熟定型,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餘年,在這些不為人知的年月裡發生了什麼?——試飛員能告訴你這個答案:“戰機不是設計出來的,戰機是飛出來的!”而試飛員就是讓這些戰機“飛出來”的人。

  戰鬥機飛行員本來就是一項充滿危險和挑戰的職業,被譽為空軍的“王牌”,而戰鬥機試飛員則堪稱“王牌中的王牌”,因為他們所駕馭的,都是普通飛行員從來沒有飛過的最先進、最前沿的機型。這些機型第一次從設計圖紙變成鋼鐵雄鷹,試飛員就是和它們完成“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人。

  駕駛戰鬥機的試飛員就如同馴服烈馬的馴馬員,他們面對的通常是一架對其習性尚無所知的全新戰機,而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實際駕駛中探索戰機的品質和性能,敏銳地感知其機動能力和駕駛感,熟悉其武器系統和操控環節,然後幫助設計者和工程師完成對戰機的改進、調試直至最後定型。試飛是確定一款戰機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關鍵步驟,每一款新型戰機研製出來後,都需要進行上千次的試飛,才能定型裝備。此前大名鼎鼎的國產三代機“殲10”就經歷了十年試飛考驗。

  提起試飛員和飛行員的區別,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如此說:“當我在部隊還是一名飛行員的時候,我並不了解飛機的具體結構,我默認飛機是完好的,一旦在空中遇到特殊情況,我只需要按照手册的規定進行處理,如果無法處理,只需要彈射跳傘逃生就行。但是手册上的規定則是試飛員用血的教訓換來的。作為一個試飛員,我就需要了解我的飛機在什麼位置配備了什麼東西,配備的這些東西會有什麼影響。如果不清楚,出現了問題你甚至不知道怎麼和地勤人員講清楚。試飛員要幫助地面的工程師判斷飛機的故障。”

  對於試飛員而言,每一次試飛都是“刀鋒上的舞蹈”。目前全球唯一現役的第四代戰機(按俄羅斯劃代為第五代)F22,在試飛階段就有兩名試飛員喪生。而在第三代戰機的研製中,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戰機均出現過多次墜機事故,中國的國產三代機殲10在試飛中實現了零傷亡,但幾乎每一位試飛員都經歷過生死攸關的驚魂一刻。

  試飛員黃炳新曾經向記者透露,他擔任中國首架國產殲擊轟炸機FBC-1首飛任務前,就在辦公室抽屜裡提前留下了遺書。這絕非杞人憂天,1994年,我國一架飛機就曾經在19600米高空試飛時發生空中解體,最終機毀人亡。根據截止2002年的紀錄,空軍某試飛團記錄在案的空中險情3000多起,其中246起屬於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重大險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