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美國參聯主席馬倫訪華多處玄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4 16:46:19  


 
  他強調,幾乎所有場合,美國官員在談到“中國是個大國”時,緊隨其後的都是中國應承擔更多責任。這個責任是美國定義的,要求中國在做了很多之後繼續做更多。這個更多有利於美國,不利於中國。中國政府會自己決定承擔哪些責任,要考慮中國利益、能力、中國人民的看法等等。

  他說,馬倫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中國是全球經濟引擎”。美國不斷施加壓力讓中國擴大美國在華投資市場准入,同時繼續對台軍售,在軍事上捲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於南海主權的爭端。中國有了第一架隱形飛機,美國政府內外無一不神經過敏,儘管美國有多架隱形飛機。這不免讓人認為,美國只希望中國提供經濟利益,不想讓中國得到應得的戰略權利。

  馬倫態度展示美國堅定干預南海立場

  此次訪問中,南海問題無疑是不得不提的重點,馬倫和陳炳德在記者會上就這一問題的針鋒相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對於馬倫與陳炳德針對南海問題的表態,時殷弘表示,馬倫的態度很友好,語言十分外交辭令,但是傳達的政策非常清楚堅定,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

  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聲明,建議由美國進行調解,通過“多邊方式”解決南海島嶼主權爭端。馬倫此次訪問無疑再次表明了這一立場,即堅持美國干預東南亞某些國家同中國的南海爭端,堅持在中國戰略軍事區不斷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活動和戰略情報搜集活動。馬倫多次使用“全球公地”這個詞用以混淆是非。正因為如此,陳炳德用很罕見的直率言辭強調美國與越南、菲律賓進行聯合軍演是極不適合的,態度非常強硬。

  時殷弘表示,在重大基本爭端問題上,無論是對台軍售還是美國干預南海問題等,中美雙方並未取得實質進展,這種戰略性分歧將在中期、中長期、甚至長期意義上伴隨我們,但這些爭端不一定會頻繁演化成危機。中美可以控制爭端,增加更多交流和合作項目,發現另一些合作潛能較多,較少分歧的內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