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何只談“中國威脅”不談“印度威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5 11:11:27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縱觀當今世界,中國和印度兩國的崛起可謂極其引人注目。但是國際社會對中印崛起的態度卻有著極大的不同:中國崛起屢屢遭受“敵視”,而印度崛起則顯得“民心所向”。世界究竟為何只談“中國威脅”卻不提“印度威脅”呢?

  學習時報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了中印兩國發展不同,並就該問題從美國角度進行了闡釋,還指出了中國的因對策略。
 
  中印整體情況對比

  文章稱,從經濟上看,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都在不斷提高,但無論是印度還是西方國家都承認,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使得中國顯然在這方面領先於印度。
 
  從政治上看,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印度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國家。但西方總是傾向於將中國歸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擁有強大的中央政府,將印度歸為民主制、多黨制和法治的國家。西方在制度方面更認同印度,並將其歸為民主陣營的一員,而對中國則充滿戒心。
 
  從外交上看,冷戰後中國對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的重新構建是成功的,同時中國也在越來越積極地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並逐漸成為亞洲地區事務的一個主導國。而冷戰後印度的外交政策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從1990年代開始,印度開始逐漸擴大全球關係,除了依靠俄羅斯,還成功地改善了與中國的關係,並將自己定位為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為印度開創了良好的地緣政治環境。

  從軍事上看,2010年中國軍費為5321億元,合849億美元。如果質疑中國的官方數據的話,外媒對2010世界軍費支出也做了一個分析,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估計,中國2010年支出軍費1190億美元,排名第二,印度為413億美元,排名第九。雖然印度名列亞洲第二大軍事力量,但西方卻只將中國的武裝力量視為未來潛在的、最大的、傳統的軍事威脅,而頻頻向印度拋出橄欖枝,如法國、德國在2006年就對印度表達過在民用核技術領域展開合作的意願,而美國更是和印度達成了核協定,使印度享有了特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