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媒:中國坦克疑似獲實戰戰果 性能已成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8 11:56:34  


 
  其次,儲備式技術發展使中國坦克通過實戰考驗。

  眾所周知,即使是最新的中國產99式主戰坦克,其仍殘留著諸多俄制技術的痕跡,但對比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俄兩國的坦克發展卻會發現,儘管存在明顯的技術淵源,但兩國的發展方式卻截然不同。在獲得了來自俄羅斯與西方的全新坦克技術之後,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結束了之前繁雜的“家族式”技術研發。轉而集中力量重點發展少數幾種重點型號,最終形成了今天以96、99兩型坦克構成的中國裝甲部隊主幹。反觀俄羅斯,其受制於自身坦克技術發展乏力與經濟因素的影響,儘管不斷有新的坦克型號面試,但各個型號的性能提升並不明顯,最終造成其坦克技術在今天相比中國的頽勢。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因素之一,就是中國採用了效率更高的“儲備式”技術發展模式。

  所謂“儲備式”技術發展模式,即在獲得某些基礎成果之後,並不馬上加以應用,而是用作技術儲備,作為發展更高端技術的基礎。這種發展方式之前被更廣泛用於海空裝備的研發,坦克裝備綜合技術難度相比戰艦、飛機簡單得多,所以很少採用這種技術發展。但中國受制於自建國至上世紀80年代初漫長的技術發展停滯與國際技術封鎖,技術研發與應用均相對困難,因此,中國不僅在那一時期採用了“儲備式”技術發展模式,使艱難獲得的技術成果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發展。在獲得大量外來新技術的時期,也通過這一模式,使外來技術一方面可以在自身的技術體系內繼續發展,使其更加符合自身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使外來技術與本國技術融合,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術水平。而該模式固有的產品面世量較低的缺點,也因這一時期中國面臨的相對穩定的國際技術顯得並不那麼明顯。因此,“儲備式”發展模式不僅使中國的坦克技術在獲得外來技術支持後取得了長足進步,更使未經實戰考驗的中國裝備在面臨實戰時顯得得心應手。

  經過最新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各型武器裝備的綜合性能均獲得了明顯提升,但其缺乏實戰經驗這一因素,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更使其在軍售市場上屢屢碰壁。不過,此次96式主戰坦克在蘇丹的戰果無疑表明,在“儲備式”發展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中國裝備,儘管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但其整合的部分技術卻經過了充分的實戰考驗,比如中國坦克裝備的火炮、裝甲與行走裝置。因此,中國坦克在首次登上實戰戰場之前,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戰能力。此次蘇丹戰例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坦克的能力。此外,“儲備式”發展模式的貢獻也很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