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積極推銷南海行為準則意在遏制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0 14:14:19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希拉里的訪華沒有促成中美在一些戰略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但有助於兩國保持對話的勢頭,加強政策溝通,並對雙邊關係進行適度調控。

  據瞭望新聞週刊報道,9月4日至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華,與中方就中美關係的主要議題及有關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進行會談。這是希拉里年內第二次訪華,也是她此次亞太6國之行中的第三站。訪問沒有促成中美在一些戰略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但有助於兩國保持對話的勢頭,加強政策溝通,並對雙邊關係進行適度調控。

  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頻生摩擦。在國際事務方面,美方不滿中俄聯手第三次否決西方國家提出的聯合國安理會涉叙利亞決議草案。在中國周邊,一些美國國會議員對中國在本國領土設立三沙市橫加指責,令國人相信美方在中國與周邊有關國家的領土主權爭端中“拉偏架”。從國內政治看,美國總統競選正酣,選舉政治影響著美國政壇。在此背景下,希拉里訪華受到兩國媒體高度關注。

  在華期間,希拉里一方面讚賞兩國關係“牢固而富有活力”,足以“開誠布公地談論任何議題”,體現了希望減少中美戰略互疑、維持雙邊關係穩定之意。但另一方面,她重申美國對亞太的安全利益,推銷南海問題解決機制,敦促中國在叙利亞、伊朗等問題上與美合作,繼續對華施壓,揭示出美國將“亞太再平衡”戰略聚焦於中國的意圖,令人不得不審視其對華政策中防範、遏制中國的一面。

  首先,美國重申對亞太的安全利益,營造“針對中國”的態勢。

  美國一直強調外交、軍事、經濟並舉,實施“重返亞太”戰略,但在美國經濟艱難復甦而中國已經成為地區經濟發展重心的背景下,這種“再平衡”實際上是以外交和軍事一馬當先。美國對安全利益的過分強調,以及對地區盟國“安全需求”的刻意拉動,使中美關係蒙上對抗性的色彩。

  美國有評論稱,希拉里此次亞太之行“所到之處皆有‘中國元素’”。在她出發之前,美方作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的表態,即是為地區盟友打氣。儘管希拉里出席的太平洋島國論壇並非以安全問題為焦點,她訪問印尼時正值東盟經濟部長系列會議在柬埔寨暹粒舉行,但美媒相關報道均無視地區國家追求經濟發展與合作的現實議程,而是高度渲染中美在南太平洋競爭影響力、東海和南海安全問題升溫等所謂“威脅”,並賦予希拉里為地區形勢“降溫”的安全責任與道義使命。美方的實際行動反覆證明,即便“遏制中國”不是“再平衡”戰略的全部動因或目標,但至少“針對中國”已成為該戰略的主要借口。這種干擾地區和平與穩定、拿中美關係前途來冒險的做法,其危害性是一目了然的。

  其次,美國積極推銷“南海行為準則”,旨在形成對華制約。

  美國“再平衡”戰略的一個核心內容便是大興多邊主義,加強與盟友及地區組織的關係,企圖通過“建章立制”為中國樹規矩。基於此,美國無視東海、南海島嶼領土主權爭端問題對中國的敏感性,而是把遼闊的海洋空間作為與中國進行戰略博弈的新陣地,先保持住爭端問題的“低烈度緊張”,再出面充當“調解人”,實質上謀求海上秩序主導權,用美國所主導的地區多邊主義制度來制約中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