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國建設海洋強國不走列強老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1 11:03:17  


資料圖:解放軍艦艇海上編隊進入西太平洋海域訓練。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解放日報發表文章稱,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0%,蘊藏著遠超陸地的自然資源。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使得中國經濟已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我國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海洋對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將是至關重要的。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海洋強國,可謂準確把握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什麼樣的國家才能成為海洋強國?回顧歷史,可以認為成為海洋強國須具備客觀和主觀的物質條件和能力建設。

  海洋強國的客觀基礎即為自然禀賦,一個國家所在的地理位置、海岸線的長短、瀕海地區的大小、海洋資源的擁有程度等,一般而言這是很難改變的基礎條件。海洋強國的主觀基礎即是能力建設。比如,海洋經濟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比重、海洋貿易對一國的影響大小、海洋資源對一國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涉及海洋的工業科技發展程度如何、對世界海洋事務的影響能力以及保衛本國海洋權益的海上力量強弱等等。歷史上不乏一些國家在上述某些領域有較強能力,但是要成為海洋強國必須在所有領域都具有足夠能力。比如曾長期成為世界海洋主導力量的英國和美國,其在上述各個領域都曾經擁有遠遠超出他國的實力。

  中國在自然禀賦方面有著成為海洋強國的基本條件。中國有長達1.8萬公里的海岸線、擁有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大約6000個島嶼、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遼闊的沿海地區是中國人口最為稠密、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且擁有眾多天然良港。中國的海洋地緣位置也相當重要,從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可通往印度洋,從台灣東部沿海地區可直接進入浩淼的太平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