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國防立場變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7 11:22:42  


北京時間12月13日10時許,中國海監B-3837飛機抵達我釣魚島領空,與正在我釣魚島領海內巡航的中國海監50、46、66、137船編隊會合,對我釣魚島開展海空立體巡航。期間,中國海監編隊對日方進行了維權喊話,嚴正聲明我國政府立場,要求日方船只立即離開中國領海。這是從中國海監B-3837飛機上拍攝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畫面。
  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西班牙歐亞評論網12月25日載文《中國核心安全需要的演變:積極防禦還是巧妙進攻?》,摘要如下:

  中國領導人在中共十八大發表報告,勾勒出該國未來國防發展藍圖。報告呼籲建立與中國地位相應的國防和武裝部隊,以應對該國的安全挑戰(隨中國國內需求和國際地位上升而不斷增加)。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國防立場的根本轉變?北京是否會更傾向採取可引起鄰國擔憂的單邊行動?會很快對長期由美國主導的後冷戰安全格局構成挑戰嗎?

  耐人尋味的是,報告強調了中國發展海上、太空和網絡安全的軍事能力的必要性。中國海上兵力投射能力的增強,最近已在東海和南海掀起不小波瀾。同時,北京在非洲、中東和拉美的資源外交日益頻繁,這自然而然會導致中國海上安全利益的擴大,促使中國發展藍水海軍。有報道稱,中國試圖在印度洋沿岸國家修建情報收集站或海軍基地,這可被視為中國擴大海洋利益的跡象。此類舉動有助於更好保護中國能源供應的海上運輸線,但也會製造一些不安。

  網絡安全領域的進步能提升中國的電子戰能力。太空技術的發展可使中國更好地識別和打擊敵方軍事設施並監測敵人重大異動。網絡空間和太空安全還會提升信息時代解放軍的作戰能力。北京知道,雖然解放軍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隊,但決定現代戰爭的因素不是步兵的數量,而要看軟硬件設施是否先進。

  那麼,北京正試圖塑造一種新的世界安全秩序?有專家會說,中國確實正成為可能動搖東亞並挑戰全球安全體系的力量。不過,北京的軍事重心仍是局部化的,其安全姿態迄今仍是防禦性的。雖然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已大大提升,但軍力常被誇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