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債券市場“零違約”暗藏風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2 18:44:25  


3月20日,尚德電力在華主營分支機構無錫尚德宣布破產。此前,關於“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未能如期兌付5.41億美元可轉債”一事,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3月19日載文《懸崖邊上?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債務大戲“》,摘要如下:

  有人指出,太陽能產業是中國眾多經濟失衡問題的一個縮影,其中包括:過度投資、依賴外國需求(貿易順差)、因為補貼而與貿易夥伴關係緊張,以及國家扶持瀕臨倒閉的企業等。

  隨著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暴跌,加上2012年太陽能電池板在全球的需求量下跌20%,中國的太陽能企業正在沉重的債務負擔下苦苦掙扎。

零違約並非好現象

  現如今,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正極力避免成為彰顯中國經濟問題的又一個範例:太陽能企業有可能成為自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管理國內債券市場以來的首個債務違約的公司。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國內債券市場還沒有出現任何違約現象。乍一看,一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個積極信號,它也許表明債券發行方沒什麼風險,或者說管理體制非常有效。這麼一來,中國的債券市場似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投資渠道。

  但事實上,中國債券市場迄今為止沒有任何違約現象對中國的金融體系來說是個嚴重弱點。當前或者未來的市場參與者沒有任何應對債務違約現象的經驗;換句話說,在衡量這方面的投資風險時,沒有市場先例可以借鑒。

  未來肯定會出現債務違約的現象,因此這種“零違約”為任何衡量投資風險的等式增加了極大的“未知因素”這反映出債券市場的不成熟,而非表明它是一個安全的投資渠道。最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興起了發行“企業債”的潮流,以努力推遲企業債務的到期時間。這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債券市場的重要性。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必須就債務違約問題建立明確的應對措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