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紐約時報:印度為什麼趕不上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3 14:14:18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21日發表題為《印度為什麼趕不上中國?》的文章,作者為阿馬蒂亞.森。文章指出,現代印度在很多方面都是成功的,它的媒體活躍而自由,印度人每天購買的報紙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自從1947年獨立以來,新生兒預期壽命從32歲上升到了66歲,提高了一倍多,經通脹因素調整的人均收入也增長了5倍。最近幾十年,改革將印度一度遲緩的經濟增長率提高到了每年8%左右,然後在2011和2012年又回落了幾個百分點。多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在全球大型經濟體中一直僅次於中國,位居第2。印度經濟的增速一直比中國低至少1%。

  據《參考消息》轉譯,文章稱,印度的經濟增速有朝一日超越中國的願望,現在顯得遙不可及。但上述比較並不是印度人最應該擔心的。印度與中國之間更大的差距在於關鍵性公共服務的供應,這些服務的缺失不僅降低了生活水平,而且長期以來一直在抑制增長。

  中國在提高人民預期壽命、普及教育、提供醫療服務方面,做得比印度要多得多。印度有面向各個層次的出色的精英學校,但年齡在7歲及以上的印度人當中,有近1/5的男性和1/3的女性不識字。而且大多數學校都水平低下,即便在接受了4年學校教育後,只有不到一半的兒童會計算20除以5。

  印度或許是世界最大的通用名藥生產國,但是其醫療系統缺乏管理,亂作一團。窮人必須依賴低質量,有時甚至是剝削性的私人醫療服務,因為良好的公共醫療不足。中國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投入到政府的醫療支出當中,而印度只有1.2%。

  文章認為,印度表現欠佳的原因,可以歸結為沒能從所謂的亞洲經濟發展榜樣身上吸取經驗。在亞洲經濟發展當中,快速改善人的能力不僅是發展的目標,也是促進高速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印度在為公民提供教育、改善公民的健康水平方面,做得不如中國好。在中國一直有力地專注於消除饑餓、文盲和醫療的疏漏。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建樹值得稱讚。

  文章指出,在印度克服削弱社會發展的不平等,不僅僅有關社會公正。不像印度,中國並沒有忽視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啟示,即通過改善民眾的生活,能夠產生經濟回報,尤其是通過改善社會經濟結構中最底層民眾的生活。印度的經濟增長,以及通過出口獲得的收入,往往依賴於範圍很窄的有限的幾個行業,如信息技術、制藥和專用化汽車配件。這些產業中許多都需要依靠受過高度訓練的人員,他們來自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印度要想在生產能力的廣度上趕上中國,就需要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提供更多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健康的勞動力。中國能夠製造幾乎所有種類的設備,而且利用的技術越來越多,質量控制也越來越好。

  文章認為,印度最需要的是,對於不平等的本質、不平等深重的程度,以及不平等造成的破壞性後果,有更好的了解,並對此展開公開討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