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軍“動態部署”的“障眼法”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16:10:24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4月17日,美國空軍宣布將部署在關島的5架B-52H戰略轟炸機撤回本土。美國空軍稱,在全球範圍內調動和運用戰略轟炸機的新模式,是美軍應對“大國競爭”而制定的“動態部署”構想的一環,目的是實現作戰的不可預測性。

  美軍所說的“動態部署”,究竟是用兵的奇正之道,還是彌補實力下降的障眼法,應當仔細分析和持續觀察。“動態部署”作戰概念本質上屬於軍事部署的範疇。如果要對“動態部署”尋根溯源,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美國在歐洲前沿部署軍力時,要求部隊必須隨時隨地機動,以保持與敵人的力量平衡。這一時期,美蘇兩大集團軍事部署總體上呈現靜態性,表現為相對的“靜態防禦”。冷戰結束後,美軍全球軍事部署開始由冷戰時期的“靜態防禦”向“動態部署”演變。

  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中,軍事部署上的“動態性”表現為基地設置上靈活、兵力配置不斷調整,以確保美軍打贏反恐戰爭。可以說,反恐成為美軍實施“動態部署”的原動力。

  2018年美國發布《國防戰略報告》,美國國防部針對“大國競爭”戰略,再次提出“動態部署”作戰概念。關於“動態部署”的內涵,美參聯會前主席鄧福德曾有精准闡述,即不可預測性、敏捷性和主動部署三大關鍵特征。

  在美軍看來,“大國競爭”戰略明確反映出美國的戰略優先事項,但在具體的作戰行動上需要變化莫測,動態地運用力量來懾止全球競爭者。具體而言,“動態部署”就是要在維持美軍應對大規模作戰基本能力的前提下,以全球化後勤保障體系為依托,靈活預置適當規模的聯合作戰力量,以戰略上的可預測性和戰役上的不可預測性,為己方戰略決策者提供更好的軍事選項,迫使對手在不利條件下作戰,最終挫敗對方行動,實現己方意圖。

  兩年來,“動態部署”作戰概念在美軍高層得到廣泛認同,被視為應對“大國競爭”的“良方”。美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要求,要加強美軍全球部署和任務執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美軍各軍種都進行了相關的作戰實踐。

  2019年3月,美國陸軍首次公開測試“動態部署”戰略。3月14日,來自得克薩斯州布利斯堡基地的1500名美國陸軍官兵,接到命令向歐洲快速集結。結束任務後,美軍官兵返回本土駐地,武器裝備則運回荷蘭。據稱,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國陸軍首次向歐洲快速部署。

  同年3月,美國陸軍首次使用C-17運輸機,從得克薩斯州布利斯堡將第11防空炮兵旅的一整套“薩德”系統臨時部署至以色列,參加美以聯合反導演習。這不僅是“薩德”系統首次在美軍歐洲司令部責任區內部的“動態部署”嘗試,更驗證了“薩德”系統良好的全球快速機動部署能力。

  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2018年的作戰部署實踐,也為美國海軍發展“動態部署”作戰概念提供了經驗教訓。2018年4月11日,“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從母港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出發,前往歐洲和地中海執行定期部署任務。第一階段,“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與摩洛哥、意大利、法國等國進行聯合訓練,並在波羅的海參加北約“波羅的海行動-2018”聯合演習。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