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首次公開核反擊條件 為北約畫出“紅線”
http://www.CRNTT.com   2020-08-10 10:49:00


 
  大國核政策各不相同

  《環球時報》報道,一位匿名核專家9日告訴記者,在動用核武器反擊的門檻方面,核大國的政策各不相同。美國特朗普政府把核武器作為解決威脅或爭端的選項和手段之一,主要用於阻止對手的核打擊、非核戰略打擊和大規模常規入侵等,但並未明確大規模常規入侵是指本土還是包括盟國、遭受生化攻擊如何報復等,還強調“對不同的國家採取有針對性的核戰略”,邁出擴充核武庫、降低核門檻的危險一步。

  相比之下,中國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承諾。英國刻意維持核打擊條件的模糊性,既不宣稱也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以此維護其“最低威懾”核戰略。法國在1995年承諾,除非法國的領土、軍隊或對法國做出安全承諾的國家遭到侵犯,法國不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中的非核武器國家使用核武器。

  俄羅斯自冷戰結束以來,受國力下降和北約東擴的影響,核反擊的適用範圍一再擴大。1993年的《俄羅斯軍事學說基本原則》正式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經過車臣戰爭、科索沃戰爭後,由於常規軍力弱於北約,俄羅斯開始把核力量作為威懾可能危及俄羅斯國家安全的局部戰爭和地區性衝突的主要手段。2010年,俄新軍事學說明確聲稱,在敵人使用常規武器威脅到俄羅斯及其盟友“主權和國家存在時”,將選擇首先使用核武器。俄軍最新強硬表態則表明,俄羅斯奉行相對穩定的非對稱戰略平衡原則,重點是確保戰略核力量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對敵人造成無法忍受的既定損失,強化實戰並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