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國重啟對華關稅豁免背後的考量和實質
http://www.CRNTT.com   2022-04-02 10:04:36


此次美國恢復部分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豁免,與其經濟面臨的巨大通脹壓力密切相關。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自特朗普政府對華發起“301調查”和大搞“關稅戰”以來,美國共對華加征四輪關稅,截至2021年底,總加征關稅的商品價值達3700億美元,加征關稅稅率從7.5%—25%不等。此前,經過雙方多輪磋商談判,美國對部分加征關稅商品實施了排除措施,並分批部分降低加征關稅稅率。2021年10月4日,經過數月的評估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了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重啟針對性加征關稅排除程序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10月8日,USTR宣布啟動重新豁免549項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程序,並就此徵詢公眾意見。2022年3月23日,USTR宣布重新恢復對352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豁免。

  中國網發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龔婷文章表示,保護主義、本土主義和“美國國內法至上”是特朗普時期以來美國貿易政策的突出特征。“關稅戰”則是其對華貿易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然而,正如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承認的,此前(特朗普時期)處理對華經貿問題的手段未能解決美方根本關切。揮舞關稅大棒無法解決美國面臨的巨大貿易赤字問題,更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傷害,特別是讓進口商、消費者等群體承受額外成本,因此美國國內呼籲削減關稅聲音層出不窮。2021年2月,美國商會中國中心和榮鼎咨詢公司指出,如果現有25%的關稅稅率覆蓋至所有中美雙邊貿易,那麼到2025年美國每年將損失1900億美元,到2030年每年損失2500億美元,會使美國共損失近1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潛力。8月,超過30個美國工商業團體致信拜登政府,稱對華加征關稅拖累了美國經濟增長,呼籲政府重啟對華貿易談判並開啟削減和豁免程序。今年1月20日,超過100名美國國會兩院議員致信戴琪,敦促USTR繼續擴大對華關稅豁免範圍。

  文章分析,此次美國恢復部分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豁免,與其經濟面臨的巨大通脹壓力密切相關。自上任以來,圍繞應對疫情、復甦經濟等施政目標,拜登政府著眼於“大政府”式的增支計劃刺激經濟,已推出規模為1.9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和約為1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近兩年來,美聯儲也訴諸大規模甚至“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由2020年年初的約4萬億美元一路飈升,至2021年年中快速突破8萬億美元大關。在此背景下,自2021年以來美國通脹問題日益嚴重,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於今年1月和2月創下40年以來新高。同時,在供需矛盾突出、國內基礎設施老化、“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等因素作用下,美國供應鏈危機短期難現窮期。近期,俄烏衝突愈演愈烈,全球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等又迎來“漲價潮”。這些因素又將進一步推升通貨膨脹壓力,使美國進口商、普通消費者等繼續承受價格上漲帶來的“陣痛”。此次美對華部分關稅豁免的商品主要是化學品、自行車零部件、電子零部件、海鮮、背包、吸塵器等,集中在中間元件和消費品等領域,對於降低通貨膨脹相關指標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美英宣布取消“232條款”下美對英鋼鋁關稅以及英對美報復性關稅,這也進一步反映出削減關稅對於當前美國經濟的迫切性。

  文章認為,無論未來美國是否會更大範圍地豁免中國輸美商品關稅,都應該看到其對華經貿政策的強硬面。總體看,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服務於其重塑全球領導力和擴大對華“競爭優勢”的目標。拜登政府多次表態,除了“301調查”以外,還可能對華使用更多的單邊貿易工具,更要“聯合”歐日等盟友在WTO等機構中對華繼續施壓。此外,加大“科技脫鈎”力度也是本屆美國政府對華經貿政策的關鍵內容,拜登政府已經完成了兩個階段的供應鏈評估,並提出多項與盟國加強供應鏈協作和減少對華依賴的措施。美歐通過貿易和技術委員會試圖加大在技術標準、供應鏈安全、出口管制等領域的合作和協作,“美日印澳”四邊機制也號稱要加強在半導體等關鍵技術和材料上的供應鏈合作。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不僅進一步加大在經貿規則上對華博弈的力度,而且把更多的中國企業納入其濫用出口管制和單邊制裁的各類清單。在宣布此次關稅豁免公告的幾乎同時,戴琪公開表態,要在貿易政策上繼續對華施壓。可見,當前的關稅豁免政策更多是出於美國自身面臨的通貨膨脹高企等經濟挑戰,而非試圖採取“緩和”的姿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