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德國製造業:抵禦“去工業化”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3:39:22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德國擁有較為強大的工業底子,也很重視保持製造業的競爭力。但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再工業化的進程中,德國面臨著被“去工業化”的風險。

  德國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長期保持在20%-23%,遠高於美國和歐盟整體水平。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在德國經濟中占比23.5%。從歷年德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來看,2003年至今,也大致在24%-28%之間。相應的,德國出口占比最高的行業也基本對應國內製造業優勢細分產業。

  面對新一輪科技浪潮及國際競爭的加劇,2011年,德國公布《高技術戰略2020》,工業4.0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後,德國產、研、學專家構成“工業4.0”工作小組,進一步開展對本國以及全球相關工業化情況的研究。“工業4.0”被認為是德國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研發與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既是德國搶抓機遇的選擇,也是德國對其產業發展所面臨危機感的應對之策。

  2013年4月,德國機械及製造商協會等機構設立“工業4.0平台”並提交了平台工作組的最終報告《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被德國政府采納。

  此後,德國陸續出台一系列指導性規劃框架,如《數字化行動議程(2014-2017)》、“數字戰略2025”和“高技術戰略2025”(HTS 2025)等,從政策層面推進“工業4.0”的實施。

  從研發創新投入方面,除了提高德國政府財政預算中教育和科研支出的比重,德國政府、州政府、政策性銀行和大型企業設置高科技創業基金外,還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研發支持力度。

  為了加快推動標準化的實施,德國發布了“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等,打通各種不同產業領域及環節之間的隔閡,建立起行業標準化和示範樣板,加快戰略推進。

  “工業4.0”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數字化轉型也存在問題。2019年,德國多家智庫機構聯合發布報告,指出德國經濟面臨停滯,工業可能已陷入衰退,德國的製造業狀況正在迅速惡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