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兵器知識:中國新“飛豹”可對陸導彈攻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6 10:57:26  


 
  ◆中國最好的機務
  
  試飛員的機務們,不愧是中國最好的機務。爲解决研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機械師、航電師、軍械師盡職盡責,幾年中僅機務三大隊提出的現場更新單就達上千份。這些改進有的更新了設計,有的改進了系統,有的優化了程序,保障了“飛豹”以最短時間、最少經費實踐了最大程度提高飛機綜合作戰能力的試飛之路。

   那年夏天,西部大漠特別冷,能見度却格外好,幾乎每天都是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特別適合科研試飛。但是由于氣溫達到零下38°C,機務們戴的口罩都凍得可以竪起來,同志們仍堅守一綫,每天趴在飛機上,仔細地做著每一項工作。
  
  郭曉龍副大隊長是老革命的後代,從技校出來一直在機務工作,中間上了幾年空工院,過去每次飛機試車時他都要站在飛機尾部的旁邊仔細地觀察發動機噴出的尾氣對機尾噴口的震動。那時候他在震耳欲聾的聲音下,不用捂耳朵,也沒感到什麽,可是多年過去,現在遇到這一情况,他的心髒就難以忍受的激烈跳動。這個只有四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體已經由于工作的關系受到了損傷。
  
  與郭曉龍一樣在這里工作的李西安、李國慶、李江峰,都是一批更老的同志,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已在這個戰綫上工作了三十多年。這次“和平使命-2007”演習,他們作爲演習部隊顧問,在新疆某機場和參演的“飛豹”部隊一起制定了飛機故障檢查方案,幷解决了轉場羅盤校准、飛機轉場前漏油等問題,保障了“飛豹”的順利參演,得到了演習指揮部官兵的一致好評。
  
  李江峰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已經分到部隊的一架“飛豹”發生了故障,在這緊急關頭有人提出請試飛院派有經驗的機務來,說不定他們有辦法。航電主任李江峰去了。他是個幹部子弟,在“文革”中下過鄉,在機務戰綫上已經幹了三十多年,勤于鑽研,善于思考,對新“飛豹”的航電有較清楚了解。到部隊聽了介紹後,他仔細地看了一遍,先沒有吭聲,沉思起來。這時候有人就用懷疑的語氣說:“他不過是老工人,懂得什麽?能出什麽主意?”這時經過深思熟慮的李江峰說:“你在電纜交接的地方查查,我估計問題就在那里。”後來這個故障終于解决了,問題果然就在那里。
  
  在“飛豹”的試飛中,開始經常出現漏油。漏油是飛行中的大事,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出現大問題。漏油的原因不少,但是多和機械有關。李西安是一個年過五十的老同志,是該大隊機械助理。他經過長期積累,認真研究,對漏油的狀態和原因了如指掌,在“和平使命-2007”演習中,當馬上准備出境的飛機出現漏油時,作爲顧問的他馬上指出了漏油的原因。後來這個問題按他的提議順利解决,保障了飛機按時轉場。
  
  新“飛豹”已經定型,這種新的空中鐵拳,成爲捍衛我國藍天長城的新撒手鐧。隨著新“飛豹”參加“和平使命-2007”的演習,該機也成爲國內外新的關注焦點。(本刊特約記者/薛志毅 來源:《兵器知識》雜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