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區某師以機制創新加速訓練轉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6 12:17:38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 “五一”前夕,南京軍區某師組織的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實兵對抗演練,採取隨機導調的方式,不設預案,在全程對抗中查問題、定對策,促進實戰能力的提高。該師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加速推進軍事訓練轉變,取得20余項戰法訓法創新成果,使新裝備形成體系作戰能力。 

  解放軍報報道,面對軍事鬥爭準備任務和總部賦予的多項新裝備訓練試點任務,如何做到“一肩挑”、“兩不誤”?該師黨委深刻領會胡主席關於加強軍事訓練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機制創新作為推進訓練轉變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資訊化條件下組訓、考評、戰法創新等機制,加速提高部隊資訊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改革組訓機制,以全程對抗牽引實戰能力提高。踏訪該師演兵場,記者發現處處都有“藍軍”的身影:地面,“藍軍”裝甲營、步兵特種分隊多路包夾;空中,“藍軍”的多種戰機神出鬼沒;電磁空間,“藍軍”的電子偵察、電磁干擾無處不在;網路世界,“藍軍”的網上攻擊紛至遝來……“藍軍”的“磨刀石”作用日益凸顯。 

  改革考核機制,實現訓考分離。“場地自己設、內容自己定、考官自己當”的傳統模式,在這個師已成為歷史。演練考核,他們請上級領導機關、軍事院校、友鄰部隊的訓練專家當考官,以資訊化作戰指揮平臺為依託,在訓練中設置複雜的電磁環境,進行全員、全裝、全要素攻防對抗演練,對部隊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動態考評,全面摔打部隊、檢驗戰法成果。 

  改革評估機制,突出體系作戰能力。針對資訊化條件下體系作戰需要,他們改革單兵、單車、單一課目、單一崗位的評估模式,按體系作戰要求,組織重難點課題的研究攻關,使全師情報預警、指揮控制、火力打擊、野戰防空、後裝保障等系統“攥指成拳”,體系作戰能力顯著提高。 

  新機制煥發新活力,加速了部隊軍事訓練的轉變步伐。經考評驗收,該師出色完成了總部賦予的多項訓練試點任務,多項訓練改革成果被總部和軍區推廣,被四總部表彰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被軍區表彰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