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海軍發展航母是必然選擇 首選中型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5 11:08:33  



  航空母艦從噸位和建造規模上分為重型、中型和輕型三種。重型航母主要以美國的“尼米茲”級為代表,該型的排水量達到了10萬餘噸。艦載機數量達到80架以上。這種航母通常採用核動力技術,建造難度大、風險高而且建造費用驚人。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建造這樣的航母。而與重型航空母艦相反。輕型航空母艦在建造方面就要簡單得多,其中最典型的要屬英國的“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該級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只有2萬餘噸,搭載戰鬥機和直升機的數量不超過30架,不過雖然輕型航母比較容易建造,但是這種航母甲板狹小,而且只能搭載垂直起降的戰鬥機且數量有限,從而限制了航母的整體作戰性能。排水量在4-6萬噸的中型航母雖然在戰鬥性能上無法同美國的重型航母相比,但是這種航母在適航性能和續航力上都可以滿足遠洋作戰的需要,這種航母也可以攜帶一定數量的高性能戰鬥機進行作戰,而且在研製技術難度上也比較適中。

  通過對以上三種航空母艦的敍述,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獲知哪種航母最適台我們的需要。重型航母。我們在財力和技術上會面臨諸多困難,可能會導致整個計劃無法按照規定的週期進行,而輕型航母宣然建造週期可以保證,且比較容易形成戰鬥力,但是這種航母的綜台作戰能力較弱,無法有效應付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威脅。因此能夠搭載一定數量高性能制空戰鬥機的中型航母應該成為我國人民海軍航母戰鬥群的首選。而且我們可以以此為起點為今後研製更大規模的航母打下堅實的基礎。

  戰後,法國和蘇聯先後建造了多個級別的中型航空母艦。但是雙方卻沒有採用同一建造思路。法國是戰後最先開始建造中型航母的國家,法國於20世紀50年代先後建造了“克萊蒙梭”和“福熙”號,這兩艘航母在布周上比較規範,艦載機的配置也是按照防空對艦攻擊兼顧的形式搭配,該級航母可以搭載39架飛機,具有比較完備的攻防能力;而蘇聯則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蘇聯的第一級航母“基輔”號的排水量達到了4萬餘噸,但是只配備了20餘架雅克一3日垂直起降戰鬥機,與其稱之為是戰鬥機不如叫驅逐機。它的主要用途是為了攔截驅趕監視蘇聯艦隊的北約海軍反潛飛機,根本不具備對空作戰能力,而該型航母配備了SS-N-12,SA-N-3這樣的遠端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用來彌補艦載機作戰能力的不足。所以這“基輔”級航母也被稱之為載機巡洋艦。這種不倫不類的東西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2艘成了主題公園(”基輔“號和“明斯克”號)1艘被拆解(“新羅西斯克“號)。

  後來蘇聯人嘗試建造了“戈爾什科夫“級航母,但是從整體設計上看該級航母也是換湯不換藥,除更換了新型的雅克一141以外,沒有在艦體設計上作任何改動。這四艘航母是蘇聯海軍在航空母艦方面最初的嘗試.可以是說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失敗案例。不過我們可以借鑒”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經驗,該級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萬噸,可以搭載22架高性能的固定翼戰鬥機,而自身還可以攜帶20枚遠端反艦導彈和192枚近程防空導彈,具備比較完整的攻防能力,該級艦目前是俄羅斯北方艦隊遠洋戰鬥群的核心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