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新型艦載雷達通過試驗 實戰更犀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8 17:11:30  


8月27日,停泊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港口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廣州”號導彈驅逐艦映耀在藍天白雲下。
  大海深處,雲飛浪卷,我國新一代艦載雷達定型試驗如期舉行。 

  牽引拖靶的飛機高速掠過戰艦上空。此刻,靶標早已被新型艦載雷達精確鎖定,方位、距離、速度等參數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導彈呼嘯騰空,直撲目標…… 

  看著飄然落下的拖靶,負責新型艦載雷達監造的海軍軍代表們激動不已。此舉標志我海軍艦載雷達研制水平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較量:在蛛絲馬迹中尋找神秘“黑客” 

  雷達,現代戰爭的“千里眼”,是克敵制勝的重要裝備。 

  1999年6月,新型艦載雷達研制工作正式上馬,劉勤、趙培聰、王列3名軍代表奉命進駐某研究所,負責裝備研制監造工作。 

  某組件是新型艦載雷達最關鍵的器件,每次調試都莫名其妙地出現故障。如果找不出原因,將影響新型艦載雷達的研制進度。 

  軍代表王列爲此寢食不安,連續一個多月“泡”在調試現場,與技術人員一起對電路進行分析測試,也未找到制造麻煩的神秘“黑客”。 

  一天中午,王列隨妻子乘公共汽車回家。從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下來的一刹那,他的手被一股電流重重地擊了一下。他看了看,原來是妻子身上的呢大衣産生的靜電所致。王列由此聯想到:“難道是人體産生的靜電把雷達組件損壞了?” 

  爲了驗證自己的判斷,王列連夜趕到廣州,將損壞的組件送到專業檢測部門進行分析。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組件故障是由靜電沖擊所致。 

  神秘“黑客”的面紗終于被揭開了,研究所據此對組件進行了重新設計,增加防靜電措施。難題接踵而來。某海域,新型艦載雷達樣機裝艦海上試驗的第一天。 

  雷達開機,顯示屏上出現“雪花”,目標信號被淹沒在一片又一片雜波中無法識別。 

  “莫非是雷達故障?”技術人員很快對雷達進行了“全身體檢”,結果一切正常。到底是什麽原因?“海上雜波!”在上百萬組數據對比分析中,軍代表劉勤、趙培聰和技術專家找出了問題的症結。 

  海上雜波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曾經延緩了許多國家研制雷達的進程。它是由于海域上空特定氣象水文條件下産生的電磁异常傳播現象,這種信號很强烈,能掩蓋掉雷達需要探測的目標回波。 

  爲摸透海上雜波的“脾氣”,軍代表葉顯武和研究所技術人員隨艦出海。雷達24小時開機,人員輪換值守連續奮戰。下船後,顧不得休整,他們馬上利用從海上觀測收集的雜波資料數據,展開對比分析……曆經一年的努力,他們終于找到了對抗海上雜波的秘訣,爲突破新型艦載雷達的“瓶頸”掃清了技術障礙。 

  ●試驗:試出新型雷達的最優性能 

  新型艦載雷達的驗證試驗多達幾千項,一次次、一項項試驗,軍代表們從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某元器件可靠性試驗連續進行了100多個小時,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廠方技術人員爲此向總代表劉勤提出:“剩下10多個小時的試驗是不是就免了?” 

  盡管已經好幾個晝夜未合眼,但軍代表劉勤知道:新型電子元器件試驗越充分,新裝備的可靠性就越有保證。在他的提議下,試驗組决定:原定的試驗時間一秒也不减,同時“再追加100個小時的試驗”! 

  重新檢測試驗,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顯示屏。當做到200個小時時,電腦顯示的數據曲綫突然出現了急劇起伏,新型元器件潜在的技術缺陷暴露出來。 

  經反複排查對比,軍代表葉顯武和技術人員找出了問題的症結:焊接之前清潔不充分,焊點有污染,導致元器件的功能不穩定。接著,他們馬上對元器件的生産工藝進行改進,新型艦載雷達的作戰性能進一步提高。 

  從一個元器件到整機雷達,從一個芯片到電子系統,爲了試出新型艦載雷達的最優性能,軍代表們輾轉大江南北的一個個試驗場,經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考驗和挑戰: 

  數九寒天,軍代表葉顯武隨隊護送雷達樣機,過祁連山、六盤山,抵達西北某靶場,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組織低溫試驗; 

  七月流火,大漠戈壁上熱浪襲人,副總代表趙培聰連續5天堅守在樣機旁,關注顯示屏上的每一個數據,炎炎烈日曬得他的皮膚紅腫、開裂; 

  南中國海,巨浪排空,載著新型雷達的戰艦隨著浪涌在大海上顛簸不止,軍代表周浩暈得膽汁都吐出來了,他用繩索把自己綁在操作台上,堅持工作…… 

  ●升級:快一秒鐘就多一分勝算 

  新型艦載雷達不僅嵌滿了芯片,而且“塞滿”了軟件。研制初期,研究所一直沿用傳統的軟件管理模式,軟件的編寫只是由個別技術人員自編自導自演。原來的開發人員一旦離開,軟件幾乎不可維護。 

  “軟件一旦出問題,將是顛覆性的!”在上級和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借鑒國外軟件管理的先進經驗,全面推進軟件工程化,很快出台了《某型雷達軟件外場管理辦法》等法規,讓軟件變成嚴謹規範、可複制、可批量生産的工業化産品。 

  軟件的工程化,讓新型艦載雷達規避了潜在的“軟件危機”,也提升了雷達功能。導彈升空瞬間産生的尾焰,曾嚴重幹擾了雷達對導彈的跟踪,甚至讓目標丟失。這曾讓許多雷達設計者絞盡腦汁的問題,如今對于新型艦載雷達來說很容易解决。技術人員只需對軟件稍加處理,新型艦載雷達就能排除導彈尾焰的幹擾。新型艦載雷達樣機出來後,副總代表趙培聰發現:由于功能多,人機對話界面複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對此,有人反對:“新型艦載雷達已經實現了按鍵指揮,犯得著爲一兩秒鐘折騰嗎?”“信息戰,能快一秒鐘就多一分勝算!”他們經3個多月的論證攻關,新型艦載雷達的指揮界面得到了合理精簡。原先實施對敵反幹擾需要按3次鍵,精簡優化後設立了快捷鍵,一鍵到位就提速了2秒。 

  “升級,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是對戰場負責!”這是軍代表們認准的死理。 

  編餘小議 

  對戰場負責 

  柳 剛 

  從起步設計到試驗定型,再經技術升級,新型艦載雷達的誕生曆經8年之久。這其中的經曆可謂曲折起伏,遠非上述文字所能詳述的。是什麽讓軍代表能始終如一地堅持不懈抓産品質量,最終取得成功呢?答案很簡單:“對戰場負責!” 

  正是因爲有了這份責任心,他們在面對一個個接踵而來的技術難題時,才能迎難而上,勇敢挑戰;正是因爲有了這份責任心,他們在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時,才能毫不退却,兢兢業業;正是因爲有了這份責任心,他們在裝備研制基本定型後,才會“自找麻煩”,“精益求精”。 

  態度决定成敗。作爲裝備監造戰綫的每位軍代表們,都應把“對戰場負責”這句話始終銘記在心!(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