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密集、繁重程度不同尋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15:32:50  


 
  在今天,航天活動已經和我們生活密不可分。中國每年火箭發射次數的不斷增多,既象徵著中國太空之路的光榮,也難免前進中的坎坷。從外部輿論上,中國的太空發射活動遭受了西方媒體太多的非議和指責。幾乎每一次中國的衛星發射,西方都會從中尋找出一點“中國太空威脅論”的味道。甚至是商業化的衛星發射,都能被某些西方媒體宣揚成竊取國外衛星技術。現在中國頻繁的衛星發射,很大程度上為了中國經濟迅速成長和高品質社會生活的強烈要求。比如隨著中國汽車普及率的快速提升,為滿足司機出行需要,精確的衛星定位和直觀的電子地圖就成了必然的要求。那麼就需要中國有自己的定位衛星和測繪衛星。而中國龐大的電視保有數量和高清晰時代的來臨,也決定中國需要高水平太空同步直播衛星。更不用說,中國近期發生的多次自然災害需要大量及時、高清晰的航天遙感照片以滿足決策機關的需要。西方媒體之所以還對中國航天發展帶著“有色眼鏡”,因為他們潛意識還認為中國是個落後國家,發展航天就是為了“窮兵黷武”。然而中國龐大經濟總量和民眾對安定、美好生活的要求,都決定中國必然走進大規模和平利用太空的時代。

  而從技術上,航天發射的風險時刻伴隨著我們左右。2010年,“羅老”號第二次發射失敗,把韓國雄心勃勃的太空夢澆了個透心涼。韓國這個在電子、造船、汽車等產業都占據領先地位的新興工業國,不得不承認“地球產品”和“航天產品”是兩碼事。美國發射的首顆“先進極高頻”(AEHF-1)衛星,重達6噸多,單價成本高達37億美元,被譽為“一顆頂五顆”的頂級軍用通訊衛星。雖然還不能說AEHF-1衛星未來無法入軌,但肯定對衛星壽命造成一定影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鑫諾二號衛星,於2006年10月29日發射入軌後,由於定點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致使太陽帆板二次展開和通信天線展開未能完成。這些事故都說明航天事業的高投入和高風險。

  中國利用太空、探索太空的步伐在不斷加快。今年下半年,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其高清晰相機的重要使命就是為“嫦娥三號”的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而未來“嫦娥三號”將實現我國的第一次月球軟著陸,為以後的載人登月打好堅實的基礎。徐徐大幕已經拉開,輝煌的太空舞台已經展現在面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