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中國海軍正成為戰略型軍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0 08:52:50  


資料圖:中國新型驅護艦編隊進行“縱向”、“雙橫向”補給。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中青網發表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趙楚的文章,3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了題為《2010年中國的國防》的國防白皮書。與往年一樣,這份總體說明中國國防政策和武裝力量歷史與現狀的文件一公布,即引發國內外關注中國軍事問題的人士熱議。本年度的國防白皮書展現了諸多新穎的內容,宏觀地展現了和平發展新時期中國國防力量建設的方向、國防任務的調整以及軍隊建設的未來趨勢,也勾畫了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軍事力量的輪廓。

  環境大勢:“天下仍不太平”

  縱觀世界歷史,一國的最核心國家利益集中體現在發展與安全兩大領域中。30年來,中國奉行改革開放大政的基本外部條件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老一代領導斷言的和平發展為主流的全球環境。外部的安全環境的相對緩和,給中國提供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機遇,正是因為抓住了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期,中國取得了巨大的國家經濟和建設成就,成為全球越來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換言之,國家的發展前景與其確保安全的能力互相轉換,要保證發展的有利外部環境,必須合理地界定安全的需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已經發生數起大規模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或者滅人之國,或者引發重大地緣政治變局。美國等傳統軍事大國借助軍事革命的成果,成功實施了軍力及戰力的信息化升級,建成了與傳統機械化武備有代差級優勢的新型打擊力量,從實戰效果看,傳統機械化為主的第二代武備在新一代信息化聯合作戰面前,幾乎不堪一擊。這一真實的戰局向中國的軍事安全提出了現實而迫切的挑戰。如何在信息化條件下,有效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重大利益,打贏高強度、高烈度和高科技含量的現代化局部戰爭,這是新時期中國軍隊面臨的中心任務,也是牽引中國特色的新軍事革命的內在動力。

  除包括核威脅在內的傳統軍事安全威脅之外,全球化和後冷戰時代的新變化也帶來了全新的非傳統軍事安全威脅。“9.11”和車臣代表的恐怖主義等新威脅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力,而且表明,傳統類型的武裝力量不能有效應對這種類型的威脅。應對新威脅需要有新的安全觀,與之配套的是新型的力量配備和戰法革新。與傳統的應對大規模外國軍隊入侵的需求不同,應對新型威脅需要更精幹、快速反應、點穴式的精確打擊力量,同時需要軍隊具備很強的遂行非傳統任務的能力,比如跨境的遠程機動和更複雜的情報及信息支持能力。

  軍事安全環境的新特點還體現在,由於發展帶來新的需求,如能源和國際航路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由於國際力量格局的變化,新興的地區強國改變了地區力量對比,引發了潛在的安全挑戰,而地區熱點問題則始終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連鎖反應的能量。面對複雜的安全挑戰,中國要確保軍事安全,則必須加速新軍事變革的步伐,用跨越式發展的思路建立新型國家軍事效能,這既是國家經濟能力向安全能力轉換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正當國際權益的需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