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京報:不必強求與俄羅斯能源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6 00:35:22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近年來,中國不斷增加的能源消耗量,不但使外國人害怕,中國人也同樣警惕,對此提出不少促進中國能源安全的建議方案。其中,渴求與俄羅斯進行石油天然氣合作的聲音最強。

  環球時報文章認為,最近這些年,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從未風平浪靜,甚至一年也沒有順暢過。不過,國際能源市場的“遊戲規則”恰恰也在這些年中發生改變,過分渴求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預期意義越來越需要探討。

  首先,從根本上說,世界石油供應非常豐富,並不存在拿錢買不到的問題,即便是兩伊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樣的重大事件發生,也沒有出現拿錢買不到石油的局面。因為從二戰之後,在丘吉爾“多元化”認識的啟發下,世界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持續推進市場多元化,全球石油供應能力一直超過需求。1986年世界探明石油儲量8774億桶,2006年增加到12082億桶,儲采比是40.5年;而到2010年世界探明儲量13822億桶,儲采比又增加至46.2年。隨著油價上漲,各國石油勘探開發的熱情和技術進步與日俱增,石油供應能力還會不斷加強。石油枯竭至今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寓言故事。

  筆者認為,國際油價暴漲暴跌與供需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因為華爾街肆意操控油價,使一些國家誤以為石油供應可能中斷,紛紛搶奪油源。俄羅斯也利用這種心理製造中國和日本等國對其能源產品的爭奪,從中謀取超額利益。

  其次,俄羅斯石油大量在高寒地區開採,成本高,又遠離海岸線,運輸代價大,而且俄羅斯動輒將石油作為武器要挾日本。從地緣政治角度和經濟競爭意義看,日俄能源博弈對中國利大於弊。況且,如果中國減少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加大對中東、中亞石油的採購,日本也未必會“上杆子”往上衝與俄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