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應有對日經濟鬥爭的勇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6 00:12:14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即將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十屆中國電子展中,日本企業據稱將集體缺席。中日間因釣魚島糾紛帶來的經濟摩擦似乎越來越大。但隨著中日兩國經濟整體實力的改變,兩國在貿易領域的相互依賴程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目前,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在美國都想方設法搶占中國市場的背景下,經濟長期停滯的日本承擔不起失去中國市場的代價。

  環球時報文章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可以通過選擇性抵制日貨的方式,打中對方“七寸”,但應避免在對中方負面影響較大的領域盲目行動。

  在貿易的相互依賴程度上,日本最大的軟肋是最終消費品、戰略資源的商品貿易和旅遊等服務貿易。對香水、口紅等化妝品,中國人對國外品牌有濃厚的興趣,也有部分消費者青睞日本品牌的產品。但相比法國等歐洲國家品牌,日本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卻低得多。中國消費者可以很輕鬆地找到替代品。家電是日本傳統的優勢領域,但隨著國產品牌和韓國等其他國家品牌的崛起,日本家電性價比最高的觀念正逐漸成為歷史。汽車產業是日本重要的支柱產業,而中國將很快成為世界最大汽車消費國。在稀土等戰略資源上,日本高度依賴於中國的出口。在旅遊市場方面,面對“3.11”大地震後經濟的困難局面和中國遊客每個月貢獻的3.5億元人民幣,得罪中國的後果不言自明。

  有觀點認為,家電、汽車等最終消費品大都是在中國生產的。抵制行動對中國的傷害不低於對日本的打擊。筆者不願苟同這種觀點。抵制行動的影響需區分為短期和長期效應。在短期內,抵制的確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中國市場對家電和汽車的巨大需求擺在那裡。即使日本企業撤資,市場空白也會迅速被他國企業填補。日本也有人發出撤資威脅,但真正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卻不多。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日本釣魚島玩火 中國強硬應對挑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