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解放軍直升機迅速出動 存短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5 09:39:15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蘆山地震後,在雅安市寶興縣靈關鎮中醫院,一位身受重傷的70多歲老人被現場參與救援的特警抬上門板、送上皮卡車,運往3公里外的直升機停機坪。
 
  中國科學報報道,“在地震這種各類複雜因素夾雜的災難面前,直升機與其他飛行器相比有獨特的優勢——垂直起飛降落、不用大面積機場、能批量運載物資和傷員。”四川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龔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這個停機坪,是震後緊急趕工完成的,設在河邊一處荒野上。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直升機並未如期降落。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直升機的科學使用呢?
 
  短板難以解決
 
  有觀點認為,在地震發生後的前72小時內,直升機雖然在運送傷員和救災物資方面發揮著很大作用,但其造成的巨大噪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救援,原因在於被震塌物體掩埋的傷員,發出的呼救聲往往因為掩埋過深以及傷情嚴重變得微弱。
 
  對此,龔宇認為,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並非沒有辦法解決。直升機救援有利有弊,但不能因此就不使用直升機。應急救援也講求多元手段配合,地震現場的噪音是難以避免的,呼喊聲、汽車行駛,甚至垮塌聲都有,直升機造成的噪音只是其中之一。
 
  “有的傷者因為在被掩埋前就已受傷,或是出現脫水、意識模糊等症狀,連呼救聲都難以發出,這時候更應該配合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搜尋傷者。”龔宇說,目前的狀況是,由於地形和通信的限制,直升機救援的短板問題難以解決,而且直升機的數量仍有限。

  多重因素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