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韓國等主要出口國家的出口增速持續大幅回落。而中國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8%,4月份以來月度出口增速始終處在正值區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出口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特別是臨近年底,部分行業出口火爆,呈現逆勢增長態勢。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主任盛朝迅文章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率先控制住疫情為中國出口增長贏得寶貴“窗口期”。源於疫情防控措施及時有效,中國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情況整體接近正常水平。然而,國外現有確診病例持續大幅增長,企業停工停產現象不斷增多,為全球市場貨物商品的生產和供給帶來大量“供給真空”,也為中國企業彌補上述產出缺口、開拓新興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機遇。部分海外工廠生產中斷或者原材料供應、人員流動出現困難,也導致部分企業將訂單轉回國內工廠生產。8月份以來中國從印度、東南亞等轉移訂單明顯增多,一些已經遷往國外的產業鏈也開始考慮回流至國內,中國在區域生產網絡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增強。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與防疫物資相關的紡織製品、塑料製品、醫療器械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7.5%、16.6%、48.2%,均明顯好於預期。
其次,全球範圍內快速興起的“宅經濟”為出口增長帶來強勁需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受到重創,但也催生了火爆的網購市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線上消費明顯增多,“宅經濟”異軍突起,線上辦公、線上娛樂、線上教育、電子商務、線上醫療等蓬勃發展,廚具、小家電等居家消費日用品和瑜伽服等室內運動產品需求快速增長,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輕鬆完成購物、辦公、娛樂等活動。
第三,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產業轉換能力是出口增長的根本保證。中國是全球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擁有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涵蓋了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首位,在持續40多年的參與國際分工中積累了很多核心競爭優勢,比如產業鏈完整的優勢、綜合成本的優勢、配套齊全的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適應需求變化快速的生產轉換能力等,為外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中國有實際進出口活動的外貿企業多達49.9萬家,其中民營經濟占比超過51%,出口主體多元且富有活力。此外,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促進製造業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加速產業優化升級,推動中國製造產品更好適應世界市場需求,也為中國出口逆勢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文章最後說,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持續積累,未來出口形勢的持續向好仍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需要持續優化相關涉企服務,加大“六穩”“六保”力度,持續提升“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