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亞洲上將:今日中國非常需要一批猛將良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5 14:39:48


 
  當年八國聯軍侵略瓜分中國的憂患并未解除,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在演繹。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在台灣、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的鬥爭一直沒有消停,近日西方7國集團聯合發表關於南海問題的聲明,不能不說是釋放出又一個圍堵中國的信號。國內一批腐敗分子內勾外聯,沆瀣一氣,吞噬著國家民族的命根。 

  客觀如此,主觀如何?現實的情況是: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國民“無敵國外患”的和平麻痹思想漸生漸長。“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趕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一派鶯歌燕舞。軍人當和平官、和平兵的現象比較普遍,軍人“天生為打仗”的血性和鬥志日漸消磨。 

  習主席指出:“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這個特殊含義,其中一層重要意思就是:甲午應該成為中華民族永鑄憂患意識的標志。 

  走出甲午,不是走出悲情,而是走出局限,不僅撫平心靈上的傷口,更要揭開歷史的傷疤,刮骨療毒,以求生發出走向未來的青枝綠葉。走出甲午,不是爭中日之間一時一地之短長,而是要為歷史改錯,改變農耕時代養成的守舊而苟且的民族心理。 

  深刻洞悉國際格局變化,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習主席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主動應對新的安全威脅和戰略風險,強國夢的宏偉藍圖正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3、勇敢的改革精神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軍事改革也是“流血”的政治。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斬斷利益的藩籬,軍隊改革才能成功。 

  魯迅先生在《墳·娜拉走後怎樣》中寫道:“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我想這鞭子總要來,好壞是別一問題,然而總要打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