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政:以智庫回答時代之問 構建國際影響力
http://www.CRNTT.com   2019-12-18 00:35:06


光明日報總編輯張政(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李娜 海涵)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光明日報主辦的“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12月17日在北京舉辦。光明日報總編輯張政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治理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很多問題不再局限於一國的內部,很多挑戰也不再是一國之力所能應對的。國際形勢還在發生劇烈變化,國際秩序還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對每個國家的戰略思想家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他們既了解本國問題的深度,又要知曉世界大局的廣度;深刻掌握國家工作的總體布局、重大部署,又要了解國際規則、發展趨勢,能為應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和風險挑戰提供一攬子實用、有用、管用的方案。

  張政表示,歷史發展、文明繁盛、人類進步,離不開先進思想的引領,適應國際趨勢變化,應對大國挑戰,更少不了智庫的作用。在中國,智庫建設近年來得到充分的認同和高度的重視,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強調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質詢制度,到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一直在黨和國家的重視與支持下蓬勃地生長。

  結合智庫發展與大國競爭的關係,張政主要談了三點感想:

  第一,智庫推動形成認知共同體,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奠定基礎。隨著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化,中國正在把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經驗帶給世界,為世界發展提供鮮活的中國方案,但是我們也看到,世界仍很不安寧,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在此背景下,中國的發展模式為全球發展轉型提供了新動力,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新方案,也為減貧、創新、變革等提供了新視野。

  但是,要想在世界上形成中國方案的認知共同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些大國攜經濟、軍事之重,不斷插手國際事務,不斷輸出價值觀,用雙標批評中國在推進世界和平發展中的努力,試圖削弱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面對這些挑戰,需要智庫貢獻更多的高質量的產品,充分發揮第二軌道的獨特作用,逐步構建起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以智庫之力助推國際關係新秩序、新常態。
 
  第二,以智庫提升國家軟實力,為增加中國對外傳播能力,構建有影響力的大國形象貢獻力量。“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謀就是智庫的對外功能,縱觀歷史,近代不少國家就是通過“伐謀”實現了快速崛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要著力增強規劃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這四種能力也是智庫的二軌外交中需要下工夫的著力點,要通過深入持續而高效的研究,為中國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為塑造中國國際形象發揮智囊作用,為構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提供軟實力的支撐。

  當前,中國智庫要積極參與G20、APEC、達沃斯等全球盛會,要通過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等定下發展基調,傳播中國話語,要通過積極的學術研究對人類發展指數、各國清廉指數、全球人權報告、世界環境保護等議題發出中國聲音,引導國際輿論走向。要結合國家戰略,在文化傳播、民心相通等方面發力,提供本國文化走出去的能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走向世界。
 
  第三,以智庫回答時代之問,通過辦好自己的事,練好內功,實現國家復興。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與機同生並存,越是環境複雜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滄海桑田,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過程。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在此過程中,智庫界和哲學社會科學界要與時代同步,與世界同步調,努力回答好時代之問對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智力支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