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升收入,讓居民更有底氣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24-02-28 09:46:59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其中,消費較快恢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2022年下降0.2%),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

  春節期間消費表現同樣亮眼,城鄉居民出游意願高漲、春節檔電影票房和人次破紀錄。

  環球時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文章表示,從歷史上看,多數經濟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消費會成為長期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內生動能。美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在過去50年間由60%左右穩步提升至68%上方,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過去20年的均值超過70%;歐元區、英國、日本的居民消費率也均超過50%。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調整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居民消費率相應改善,但受疫情影響,中國消費動能在一段時期有所放緩。2023年是疫後第一年,消費有序恢復,但居民消費率仍可進一步提高。

  文章指出,影響消費的因素多種多樣,收入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儘管2023年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6.3%。但在 2001 到 2020 的20年間,中國居民收入占比平均61%,美國76%;中國居民消費傾向是63%,而美國是92%。

  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製造更有趣的消費議題、創造更新的消費供給,這些都很重要,但提升國民收入以及預期可得的穩定性是最為關鍵的。

  從目前看,一方面,疫情3年必然帶來“疤痕”和“疤痕效應”,一些企業和個人的經濟狀況需要時間重新啟動激活;另一方面,疫後第一年全球都處於較高的不確定性中,美聯儲激進加息、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等都給疫後經濟恢復帶來一定衝擊。居民儲蓄率增加,對消費的觀望態度加強。

  基於此,提升消費需更加重視提升國民收入。消費對於宏觀經濟有重要影響,消費意願如果收縮,則意味著宏觀經濟形勢可能要面臨整體收縮態勢,社會整體流動性面臨下降風險,從而帶來收入下降、消費萎縮的惡性循環。因此,在經濟逆周期調節中,創造更加寬鬆的貨幣、財政環境至關重要。由於抗疫得力,中國在疫情期間財政貨幣政策都比較克制,留出了未來空間。當前,在經濟恢復階段,實際利率仍高,財政收支偏緊,未來有望發力,為宏觀環境給出更加寬鬆的空間。

  此外,收入與就業緊密相關。3年疫情對於一般企業影響較大,疫後更加需要包容、寬鬆的政策環境,慎出收縮性政策,對各種行業產業加大支持力度,在減稅降費的基礎上謹慎處罰,行政之手不越界,切實保證法治化為市場化保駕護航,讓市場的回歸市場,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上讓經營主體“休養生息”。市場動力不竭,經濟活力源源不斷迸發,居民收入才能提高,消費才能提升,經濟也會更好。

  文章強調,優化營商環境和優化消費環境是一體兩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服務型職能的轉變。我們能夠看到,尤其是接觸性消費,比如淄博、哈爾濱等部分城市文旅消費活力的激發,與當地的供給優化是相關的,從中也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在經濟恢復、消費提升、供給保障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對消費以及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加大。進而言之,如果將“提升消費”的概念轉變為“提升收入”,將“刺激消費”變為“吸引消費”,將優化“消費環境”轉成“優化營商環境”,既不違背提升消費的初衷,而且能夠更好地從根本上實現目標。

  當然,收入分配一直是經濟學研究關注的核心領域。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認為,“確立收入分配的法則是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問題”。當此時刻,應加快收入分配方面的各項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居民的經常轉移收入,進一步健全養老、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讓居民名義收入增加的同時降低後顧之憂,更有能力、底氣以及意願消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