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信息化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2-03-26 08:40:12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種要素配置齊全、多種功能協調聯動,信息化建設也在其中。增強農業農村信息化功能,可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近期,農業農村部專門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對未來五年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作出專門部署。

  經濟日報發表山東社會科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周其森文章介紹,農業農村信息化包括現代網絡、數字技術、通信工程、大數據運用等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其實現路徑,是通過社會信息技術的共享共用,實現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強城鄉融合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促進城鄉信息化均衡發展,以此帶動城鄉要素普惠均衡,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文章指出,毋庸諱言,農業農村信息化是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弱項,任務繁重而艱巨。一是鄉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薄弱。不少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僅存在“缺、劣、低、次”等硬傷問題,維護管理等制度建設不足,“一次施工,常年失檢”的現象已不鮮見。二是鄉村社會信息化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受鄉村信息化建設成本高、效率低等因素制約,鄉村信息服務質量跟城市相比差距明顯,有設施無服務或者服務差、水平低等軟件問題也成為阻礙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必須夯實發展基礎,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文章提出,與此同時,還應在以下幾方面著重發力:

  選准突破口,大力發展現代信息化農業產業。鄉村發展應以產業發展為基礎,鄉村產業發展首先是農業產業的發展。現代農業信息化產業的不斷湧現,對鄉村社會信息化起到助推和引領作用,成為引導鄉村信息化發展的引擎。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步伐,應以農業信息化產業為突破口,鑄造鄉村信息化發展高地,形成輻射帶動效應。在此基礎上,通過增強農業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含量,提高農業產業從生產到消費各領域的信息化程度,推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發展。

  提高信息化覆蓋率,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要求農村信息化與之相適應,這給鄉村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推動鄉村治理信息化覆蓋率不斷提高。這種提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化發展既促使基層政府和自治組織不斷提升陽光政務村務、服務互聯、大數據精准運用等智能化治理水平,也有助於農民不斷增強自己的信息化素養。另一方面,快捷、方便、高效的信息化治理效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態勢延伸擴大到鄉村生活的每個領域,鄉村社會信息化程度得以明顯提升。如今,數字村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就是一個例證。

  強根固本,加大農村信息化人才培養力度。大幅提高農民的信息化素養,是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根本所在。鄉村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民,沒有一個信息化素養高的鄉村主體,就不可能有鄉村信息化健康持久發展。要加快農村信息化發展步伐,就要加大信息化人才培養力度。應該結合農村生產生活需要和農民實際需要,通過智慧農業、現代農業產業鏈、數字村莊等載體的構建,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鄉村信息化人才培養方式。結合確保糧食安全、村務政務公開、平安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生產生活需要,有計劃地培養出一大批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信息技術人才,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支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