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共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加速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0-13 08:37:57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際分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歐班列的“鋼鐵駝隊”續寫幾千年前“絲路駝隊”連接東西的壯舉,加快了包括商品、服務、資金、人員和數據等各種要素優化配置的進程,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創造新路徑。
  
  中國網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文章表示,在國際貿易主要方式為海運的時代,內陸國參與全球經貿活動的能力先天不足。因而,“一帶一路”倡議為不少內陸國注入強大發展動能。哈薩克斯坦、老撾、蒙古等國鐵路、公路、輸油輸氣管道的相繼建成,大幅縮短各國市場聯通全球的經濟、時間成本,不僅創造了包括農產品、能源礦產品等優勢產品的出口通道,更為外國投資者、商務訪客和旅遊者提供更便捷的流入方式,為各方形成優勢互補和福利提升創造條件。應該說,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年,是共建國家加速全球化的十年,也是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十年。
  
  文章介紹,中老鐵路的修建,為當地創造11萬人次就業,幫助沿線村民修建道路、水渠接近2000公里,是鐵路長度的近兩倍。這些參與鐵路建設的老撾人的技能和經驗都獲得提高,為老撾後續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大量技能人才。中老鐵路的建設,只是兩國間“一帶一路”合作的開端,沿線的城鎮和鄉村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也會對鄰近地區產生更強發展溢出效應。
  
  哈薩克斯坦是習近平主席最早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哈薩克斯坦提出,2025年要實現非原料行業出口比重翻一番,2040年要增長兩倍。但是,實現這一目標談何容易?哈薩克斯坦工業體系相對薄弱,在創新發展方面實力不強,人才儲備不足。然而,中哈產能合作為哈薩克斯坦提升產業能力、為其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支持。中哈產能合作初期以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機械、有色金屬、輕紡等中國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起步,數百億的投資,為哈薩克斯坦產業基礎條件改善和產能提升提供支持。加工制成品除了滿足中哈兩國市場需求外,還銷往包括歐洲在內的國際市場,為滿足全球相關產品需求、降低包括鋁合金等建築材料在內的工業原料成本提供強有力支持。
  
  文章指出,“一帶一路”的合作不是排他的,中國通過與各方協商達成共識、開展共同行動。歐洲國家積極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金融層面的合作注入力量。中歐合作的項目在非洲國家也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在喀麥隆,中國港灣公司與供應鏈相關方一起完成克里比深水港建設,填補了喀麥隆中轉集裝箱業務空白,吸引大量投資者在克里比投資加工廠、配套服務,促進喀麥隆城市化進程。
  
  “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制度開放為發展賦予更強動能。中國與柬埔寨、東盟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削減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擴大市場准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投資者開展長期投資運營提供保障,而這正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最需要的機制保障。中國與共建國家的政府間協定,為保障企業利益、改善市場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有助於提高共建國家的治理能力,降低外界環境變動帶來的衝擊和破壞。
  
  文章稱,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獲得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其強調通過相互配合和模式創新實現“貿易創造”,“做大蛋糕,並增加其營養和風味”。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選擇相互信任和共贏發展,選擇尊重規則和平等互利,選擇市場優先和兼顧公平,選擇綠色發展和創新合作。展望未來,全球發展依舊面臨重重迷霧,以保護主義自我限制發展空間,只能使路越走越窄,山越爬越難。面對諸多不確定,唯有合作才是提高發展能力、降低發展風險的出路。“一帶一路”倡議將隨著時代發展持續優化升級,為共建國家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