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人口結構新特徵
http://www.CRNTT.com   2024-02-21 08:52:03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問題就備受關注,成為全球大趨勢變遷中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伴隨後工業社會進程與現代數字智能的新發展,與以往相比,全球人口在社會生活、生產方式、技術創新等方面都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進而推動全球人口發展迎來重大變化。綜合而言,當前全球人口在人口比例、年齡結構、生育率、城鎮化、人口素質、人口遷徙流動、人口健康等方面展現出明顯的現代化特徵,並在發展趨勢上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特點。

  第一,區域間人口增速差異明顯,世界人口格局發生整體性轉變。

  2022年世界人口已超過80億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兩個地區分別為東亞和東南亞(人口共23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9%)、中亞和南亞(人口共21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6%)。此後至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中心預計將從亞洲轉向非洲。據預測,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80年代左右出現整體性的人口負增長趨勢,而且不僅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將進入人口負增長,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將不同程度面臨人口負增長的困擾,超前應對人口負增長將成為全球人口發展進程中的共同議題之一。當然,生育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46個最不發達國家均屬於世界上人口快速增長的國家。不發達國家在本世紀將始終處於人口增長的趨勢之中。此外,從人口年齡結構上來看,全球老年人口的數量和占總數的比例將持續增長,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將從2022年的10%上升到2050年的16%。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嚴峻,與此同時,伴隨著生育率持續下降以及大規模年輕人口的跨國遷出,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也逐漸顯現。再從人口性別結構上來看,世界總人口性別比逐漸趨於平衡,出生人口性別比在2000年達峰值108.0後逐漸下降,到2021年為106.0;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較不發達國家的性別比始終高於較發達國家。

  第二,全球範圍內總和生育率普遍降低,並將長期保持下行趨勢。

  20世紀50年代,全球範圍內總和生育率平均約為5.0;經歷了1950年—1970年期間相對短暫的高位徘徊後開始持續下降;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總和生育率開始穩定在2.5左右的水平上;到2015年降低至2.37,並逐漸接近更替水平(總和生育率為2.1)。此後,全球範圍內總和生育率繼續下降,將低於更替水平,進而形成世界範圍內的人口低生育率態勢。全球範圍內生育水平的持續下降導致多個國家人口構成呈現少子化加速的狀態。從生育水平變動軌跡的區域差異上看,較發達地區的總和生育率降幅較小,欠發達地區和最不發達地區的總和生育率降幅較大,並仍保持一定水平的下降趨勢。全球低生育率現象大體上呈現由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擴散的明顯趨勢。據預測,至本世紀末,全球範圍內總和生育率將降至略低於2.0的低生育水平階段。預計2050年—2100年,最不發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將面臨較大幅度的下降,欠發達地區的總和生育率將有可能緩慢小幅下降,而一些較發達地區將經歷總和生育率徘徊波動並小幅回升的歷程,最終均穩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且有所波動。

  第三,全球人口城市化水平持續提升,世界人口集聚趨勢進一步顯現。

  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從1950年25%的水平穩步攀升,到2020年達到50%左右;預計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的占比將從2021年的56%上升至68%;此後的50年,世界人口城市化增速將逐步減緩,預計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將接近70%,未來城市化水平提升的空間相對較小。從全球人口城市化的地區差異上看,發達和欠發達國家及地區的人口城市化增速明顯分化。1975年—2020年,低收入國家的城市人口增長了四倍,約達3億人,其絕對增幅與相對增長的比率都遠高於高收入國家。據預測,從2020年到2070年,低收入國家的城市數量增長幅度將達到76%,而中高收入國家的增幅僅為6%。據此可以認為,發達和較發達國家及地區的人口城市化發展將進入穩定期或減速期。進一步從大城市及城市圈或城市帶的發展進程來看,世界範圍內城市人口在500萬人—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從1950年的7個增長到了2018年的21個;世界範圍內城市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的超大城市,從1950年的1個增長到了2018年的30個,其中絕大多數超大城市坐落在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大城市的人口空間效應加速擴大,形成了輻射周邊的都市圈或城市群,世界範圍內的城市人口集聚進一步顯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