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期貨市場要探索中國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08:45:51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考察上海期貨交易所時強調,上海期貨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為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貢獻。這為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提供了遵循。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祝惠春評論文章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大國、貿易大國,對農產品、基礎性能源、戰略性礦產等大宗產品需求強勁。當前,國際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已從傳統的生產商或貿易商主導定價,逐漸轉變為由相關各方參與的期貨市場主導定價。歷史實踐和國際經驗表明,用好期貨市場,對於規避國家經濟風險、產業風險和企業風險十分重要。
  
  文章介紹,中國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在全球總量中占比超七成,商品期貨交易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依托強大的實體經濟,中國已初步建成與經濟金融發展程度相匹配、與風險管理需求相適應、競爭力強的期貨衍生品市場。市場運行質量穩步提升,防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期貨價格影響力不斷提高,在維護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也要看到,中國期市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體制機制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市場運行質量、制度規則配套、交易者結構、價格影響力、機構服務能力等都需要提高完善。繼續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勢在必行。
  
  文章指出,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需要深刻理解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的本質內涵。中國期貨市場因實體經濟需求而生,為實體經濟發展而長。期貨行業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宗旨,不斷健全期貨功能,給經營主體送“合腳的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把握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自身經濟目標的關係,明確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營利性的雙重特性,其中功能性是第一位,要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自身價值。
  
  文章提出,將市場一般規律與國情市情有機結合。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一定是“現代”的,符合期貨市場的客觀規律和成熟市場的共同特徵及發展趨勢,包括完善的基礎制度、監管體系、法治保障、開放環境等。把握和追求這種“現代”,不能存在路徑依賴和慣性思維,要注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特徵和政策趨向適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發展之路。
  
  堅持防控風險的永恒主題,統籌業務創新與安全,形成中國特色的風險控制體系。目前中國基本形成了總體符合國際慣例又適應國情市情的風控及監管制度。下一步,要進一步落實監管主責主業,提升提高監管效能;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及時應對行業創新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依法推進期貨行業改革開放,打造一流平台,發揮中國特色風控制度優勢,為全球客戶提供理性的價格信號。
  
  創新中國特色業務模式。基於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穩慎有序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推出中國特色期貨品種,強化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三大功能,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在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服務初級產品保供穩價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文章強調,當前,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更為深刻複雜的環境變化,提高對要素資源配置的全球影響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分緊迫。期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子項,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發出“中國聲音”,提升“中國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