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處理好“控疫情”和“複生產”的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20-02-28 08:51:25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明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中國目前面臨一系列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錯綜複雜的問題。為統籌全局,高效有序地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明確什麼是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筆者認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控制疫情和恢復生產之間的矛盾。而這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正處於前者向後者轉化但又尚未完成轉化的階段。

  主要矛盾的第一階段是疫情惡化。在這一階段,控制疫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為此,在對患者進行救治的同時,政府不得不採取封城、封區、封社區的措施。其結果是全國供應鏈遭到嚴重破壞,相當多地區的生產陷入停頓狀態。

  現在矛盾已經發展到第二階段。疫情得到初步控制,許多地區開始複產。但在這一階段,疫情依然存在反覆的可能。由於疫情的特殊性和未知性,很難說發生反覆的概率有多大。因而,在目前階段,控制疫情依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階段,只有當疫情得到徹底控制之後,全國的經濟活動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屆時,主要矛盾也將發生轉化。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開足馬力,一方面補償疫情期間的損失,一方面深化改革、實現較高的經濟增速。

  目前我們仍處於第二階段,因此恢復生產的前提是:不會使疫情出現難以控制的反覆。在此過程中,如何疏導人流就變得尤為重要。也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應做好複產的銜接工作。同時,宏觀經濟政策也要扮演好適宜的角色。

  有序疏導人流,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好疫情

  人口流動既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也是復工、複產的關鍵。全國範圍內生產陷於停頓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中斷。這又表現為人流中斷,特別是春節長假之後的工人無法返崗、物流中斷和資金流的中斷。如何有序疏導人口流動,是我們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人口流動管控,同時關係到疫情防控和復工進展。恢復正常生產的前提是工人重返工作崗位。而工人重返工作崗位是當前對疫情控制的最大威脅。為了不使返工導致疫情控制出現反覆,如何確保返回工廠者是非病毒攜帶者是首要挑戰。

  控制疫情的關鍵,是切斷感染者與未感染者之間病毒傳播的一切可能途徑。而問題的棘手之處在於:許多已感染者是沒有症狀、無法事先確知的。新冠肺炎的患者在感染後的15天內都可能沒有症狀。在無法確知的情況下,理想的處理方法是把所有人都隔離起來,15天之後即可把感染者篩選出來。企業就可以放心使用這樣的返工人員。

  是否存在經過15天隔離後仍然會感染的人呢?以整個中國或以省為單位,都難以確定(西藏以外)。但是以社區、鄉鎮、縣、區為單位,只要這些單位已經封閉過15天以上,且並未發現感染者,就可以認為這些封閉區塊內的人員不是病毒攜帶者。這樣就可以從分布在全國的大小不等的封閉區塊中找到非病毒攜帶者。嚴格來說,雖然也不能100%肯定,但風險已經較小,是可控的。

  因而,用工單位應該在非感染的鄉鎮、區、縣找到非病毒攜帶者復工。但要實現這點,企業、企業所在地政府、員工所在地政府及相關地區的衛健委需要密切合作。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充分使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比如浙江省推行的健康碼做法值得推廣。

  另外,即便健康的員工返回工作單位,他們也可能在返回途中被感染。為避免在回程途中受到感染,不少單位採取用專門運輸工具、加強沿途隔離等措施。還有一種辦法,是讓安全地區的復工人員自行回廠,到達工作單位後隔離15天,確認未被感染後復工。這種作法對於甄別病毒攜帶者比較可靠,但成本太高:晚工作15天、提供隔離的環境(宿舍、食堂)、有合格的醫務人員等。企業能否創造這些條件是大問題。在確認工人健康無虞之後,為他們提供上崗的所需防護,也是開工的必要條件,比如口罩、手套、測溫設備、工作場所通風、洗手間衛生清潔、消毒設備等等。此外,一旦出現感染,有無應急預案也很重要。

  由於各地條件不同,各行業生產條件、生產環境差異也很大,應由國家主導,行業分管部門直接負責協調,制定基本的開工防疫標準,不達標不能開工。在明確開工標準之後,各地區、各企業應該進一步制定更加具體的開工防疫標準。明確開工標準、減少開工審批程序,能夠使企業有章可循,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盡快恢復生產。

  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激發復工的積極性,保證物流、資金流穩定

  為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應該有必要的激勵機制。必須明確: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抓防疫最終是為開工創造條件。條件成熟就應該開工,抓防疫不能成為不開工的借口。

  總體上,對於防疫、復工兩不誤的情況,應該獎勵;對於復工但防疫失敗者應該問責;對於以防疫為名、對復工不作為者應該問責。此外,由於確實難以滿足開工條件而無法實現復工的情況,應為其創造開工條件,但不能強行要求復工。

  物流人員的防疫工作不能放鬆。在前一階段,物流阻滯問題嚴重。現在交通運輸通道已經基本打通,物流的恢復是生產恢復的前提,也是生產恢復的結果。物流人員的流動性強,不宜管理。國家應該下達統一的交通運輸防疫標準,明確滿足什麼前提條件後才可以從事交通運輸工作。

  如何使供應鏈不因資金鏈的中斷而中斷,這是目前金融機構必須處理的主要問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實體經濟行業加大了金融支持:不抽貸不壓貸、延長還款免息期、對受疫情影響的客戶適當提高風險容忍度、對需要加大生產的醫藥防護企業提高審批效率、加大貸款支持。總體上,在生產秩序遭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企業維持生產的流動資金、信貸需求基本得到滿足,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不十分突出。對於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來說,如何防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人出問題,整個營業網點甚至整個樓宇都要關閉。防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對金融機構同樣適用。

  抗疫時期,財政、貨幣政策應有特別考慮

  總而言之,目前控制疫情依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前提下的恢復生產,主要是微觀問題、行業問題、企業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市場機制暫時失效的情況下,政府必須大量運用行政手段。這個時期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同傳統意義上旨在調節有效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實質的不同。在這個階段應該執行什麼樣的宏觀經濟政策呢?

  首先,疫情主要帶來供給側衝擊。由於這種衝擊,生產秩序遭到破壞,供應鏈中斷。這些問題不能靠傳統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來解決。當然,需求衝擊也是存在的,如服務業受到的衝擊在很大程度上是需求衝擊。此外,為了抑制疫情,必須立即加大在醫療設備、醫療用品和某些醫藥的生產領域乃至傳染病醫院的投資。

  其次,既然疫情主要是供給衝擊,對一些宏觀經濟現象的處理和應對就會有所不同。例如,由於生產過程的中斷、供給的減少,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物價肯定會上升。但我們必須容忍一定程度的物價上漲(囤積居奇不在此列),而不能採取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來應對。與此同時,央行必須保證貨幣政策足夠寬鬆,這樣才能使商業銀行更好地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我們注意到,央行已經採取了積極的政策措施,目前業界似乎沒有要求央行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呼聲。

  再次,政府應該擔負抗禦疫情的主要成本。與此同時,企業、個人也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這主要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為了防疫、為了幫助企業在確保不發生疫情的條件下恢復生產,財政支出可能需要增加。另一方面,由於疫情,政府稅收肯定會大幅度減少,財政赤字可能會增加,所以我們要提高對財政赤字的容忍度。這只是暫時的衝擊,因而財政赤字的提高也是一次性衝擊。

  疫情結束的善後階段,財政、貨幣政策也應發揮作用

  一旦生產得到全面恢復,供應鏈恢復正常運轉,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會發生變化。疫情過去之後,主要矛盾將不再是控制疫情和恢復生產之間的矛盾,而變成其他矛盾。可以預期,新的主要矛盾演變過程可能還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處理新冠肺炎後遺症階段。

  企業的損失應該全社會共同分擔,即企業、員工、金融機構、政府共同分擔。由於情況特殊,政府可以考慮建立重大流行病災害保險,儘管這種做法不合乎常規。同時一些債務可以核銷、一些利息可以豁免。此外,貨幣政策也應該盡可能寬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財政、貨幣政策所作用的對象是經濟的供給面,將使企業在經受了一場災難之後,可以重新開張和運轉。

  第二個階段是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有效需求。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在為什麼要“保6”的討論中已經做了比較清楚的說明,無需贅述。新冠肺炎的流行進一步說明,中國公共部門投資存在嚴重不足,未來的財政、貨幣政策,不管是否再以經濟增速6%為目標,必須比疫情爆發之前更加寬鬆、更加具有擴張性。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作者: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