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扭住東北全面振興的“牛鼻子”
http://www.CRNTT.com   2021-01-28 08:34:44


東北地區深化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是找准突破點和發力點。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禀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了市場要素、市場動力和市場體制機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日報發表東北財經大學校長、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呂煒文章表示,在國內區域版圖中,東北地區戰略地位毋庸置疑,但發展動力亟待提升。要看到,在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已初步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的同時,東北地區的發展仍面臨較大困難,因此,“十四五”時期,要扭住“政府和市場關係”這個“牛鼻子”,用好新的戰略性舉措,推動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

  打造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是關鍵所在

  文章稱,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進入本世紀以來,東北地區的發展速度相對於其他地區明顯放慢,規上企業數量持續減少,企業利潤率降低、虧損面擴大,人口出現流失,經濟總量和人均量在全國排位不斷下降。同樣是面對疫情衝擊,在全國多數地區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的背景下,東北地區的經濟韌性和活力顯現出相對虛弱和乏力,而這種現象並非偶然。

  東北地區所面臨的發展困境,歸根結底是在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等方面存在短板。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已開出良方,“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這可以理解為,完善市場機制是解決東北地區問題的關鍵所在,提升市場活力有利於增強東北地區發展動能。

  綜合審視國內區域發展格局,一方面,要避免給東北地區貼標簽,防止東北現象的區域化和擴散化;另一方面,對東北地區以及那些體制機制、產業結構與東北地區相似的地區而言,要對市場機制、發展周期、發展動力等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只有從根本上深化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和激發市場活力,才能釋放改革成效、提升創新能力和擴大開放合作,進而逐步化解東北地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要相得益彰

  文章分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是對科學把握政府和市場關係這一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命題進行的深刻總結。一方面,有為政府的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而是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重點在於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

  從全國來看,發展較好的地區往往是政府和市場關係處理得比較適當的地區,而東北地區在這方面的關係還需要更好地理順,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東北地區政府布局產業、配置資源的能力較強,但市場體制培育緩慢,市場主體活力不足;二是東北地區在老工業基地的“老”字上下功夫較多,對更依賴於市場機制活力的新興產業謀劃不夠;三是東北地區依托國家隊的科學研究實力較強,但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配套承接能力較弱;四是“等靠要”依賴思想仍然存在,企業主體敢闖敢幹的精氣神相對不足。

  在這些表征之下,東北地區更多依靠政府主導的大企業、大項目式的振興模式,雖然短期內可以實現經濟增長,但其中市場機制得以發揮的空間較小,這意味著政府投資乘數較低,無法形成政府投資以點帶面的外溢效應。因此,“十四五”時期,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好項目、好投資扎根在市場機制的沃土上,讓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更好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

  精准定位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突破點

  文章指出,東北地區深化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是找准突破點和發力點。

  首先,要對東北地區市場體制機制與經濟基礎、經濟循環、經濟周期之間的內生關係作出正確判斷。正如生產關係需要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一樣,市場體制機制也不能盲目拔高,而是內生於經濟發展過程中,可適當漸進調整,若要作出大的變革必須考慮到整個經濟體系的適應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