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優化互聯網從業環境,讓勞動者能“說走就走”
http://www.CRNTT.com   2021-03-05 09:12:50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近日,新京智庫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6.15%的互聯網從業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5小時以上,有超過56.62%表示,“996”的原因是“工作沒完成/工作量大,做不完”。更令人關注的是,當問及加班是否有相應的報酬補貼時,有52.15%表示沒有加班費。(3月2日 《新京報》)

  誠然,有俗話說:“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可惜,現實總比道理難堪。加班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又沒有加班費,互聯網從業人員儼然成了“不吃草的馬兒”。

  春節後,廣州街頭排起“招工長龍”引發輿論關注。一邊是“廣州老板排隊等待工人‘挑選’”,一邊是“互聯網從業人員加班不停歇”,“看似低端的職業”與“看似高端的職業”生存形態倒置,顯然不正常。從中亦不難看出,互聯網從業生存景象與其他行業之間存在的差異。

  可以看到,“頭髮少”“體力差”“社交空間小”已成了不少程序員的現實標簽。與其說互聯網行業是“幹腦力活”,不如說是“幹體力活”。加班熬夜、低頭久坐使得互聯網從業人員背負著更大的職業傷害概率。35歲成了他們的“職業門檻”,一方面源於技術潮流更新快,另一方面也在於體力和腦力跟不上工作需求。

  較之實體經濟,網絡經濟打破了時間、空間、行業的束縛,24小時不停運轉,商機稍縱即逝。網絡運營必須緊跟風向,程序開發必須緊盯代碼,安防工作必須緊防系統漏洞,快節奏的行業環境令互聯網從業人員必須時刻抱持工作狀態。老板不願早走,員工也不敢離開,加班加點也就成了整個行業的常態。

  互聯網行業看似就業空間很大,可出口並不多。只要繼續幹這一行,即便跳出這個“坑”,還會掉進另一個“坑”。就業市場從不缺年輕肯幹的互聯網從業人員。所以,一部分互聯網從業人員寧可死守一個崗位,也不敢輕易離開。工作流動缺乏活力,在“加班文化”的熏陶下,不少互聯網從業人員對不合理的加班要求也是敢怒不敢言。

  對此,一方面可以採取行業集體協商機制,工會督促實施,勞動監察強制介入,從執行法律法規上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還需要打通互聯網從業人員內外進出通口,拓展他們的就業空間,推開融入式發展思路,鼓勵他們跳出原有的圈子“向下融合”,進入非傳統的互聯網行業。

  若想改善互聯網從業人員的生存環境,就需要改變整個互聯網行業環境。推動行業整體精益化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就業崗位,讓從業人員能從高壓崗位走向低壓崗位。只要讓他們有“說走就走”的勇氣,就能促使用人單位加大關愛人才的力度,遏制無理的“加班文化”。

  來源:紅網  作者:嚴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