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揮金融功能提升中國經濟韌性
http://www.CRNTT.com   2021-10-25 08:32:33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近日,中國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亮眼的基本盤再次表明中國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

  北京日報發表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文章表示,今年以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洪澇災害頻繁衝擊,中國經濟面對多重風險挑戰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可謂來之不易。觀察中國經濟發展,不僅要看總量和規模,更要看結構和效益。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64.8%;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同比擴大23.7%,農業、工業的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4%、11.8%;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效益增強,說明中國經濟在穩定恢復的同時,正堅定不移轉向高質量發展,這將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成績令人振奮,不過在輿論場上,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也引發了較多關注。應該看到,中國經濟進入三季度以後確實面臨風險挑戰增多的現實。受全球疫情反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勞動力短缺和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步伐三季度以來整體放緩。國內部分地區又受到疫情、汛情等階段性因素的衝擊,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正所謂,“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前三季度的成績單已經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著眼長遠,中國經濟將保持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貨幣政策仍然有較大空間,增強信心、樹立穩定預期,保持清醒、堅持理性務實,繼續用好宏觀政策工具,就能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其中,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推動金融改革開放激活發展潛能,發揮金融科技在提升普惠金融能力、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引擎作用,就是一大抓手。如果說實體經濟是“肌肉”,那麼金融就是“血液”。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金融市場體制,可以提升金融業的服務能力和效率,引導金業為支持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而將更多的金融資源高效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既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要,也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有力支撐。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這種韌性來自市場主體競爭力,來自經濟結構的完整性,來自改革開放的正確政策,更來自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億萬人民通過艱苦奮鬥實現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金融系統應當為增強中國經濟韌性作出更大貢獻。充分發揮金融功能提升經濟發展韌性,就一定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釋放內需潛力,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