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潼關肉夾饃”後,地方小吃困局如何破?
http://www.CRNTT.com   2021-12-15 15:01:55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紅網評論,12月12日,新華網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近日就“潼關肉夾饃”等地理標誌維權問題作出回應,同時明確了有關組織通過訴訟收取“會員費”的問題。回應從法律角度明確了地理標誌的使用規範,最高法認為“即便取得註冊商標專用權,權利人也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註冊商標中包含的地名”,表示堅決維護商戶合法權益,打擊惡意訴訟。這則回應可以說為正當維權的商戶打了一針強心劑,也為持久發酵的潼關肉夾饃事件畫上了句號。

  法律的事情交給法律解決,但風波過後,還需深思。天津煎餅果子協會曾經要求煎餅果子的攤販統一接受培訓,按照規定流程製作煎餅果子,此舉引發群嘲,許多攤販也表示“做了二十年煎餅果子了,現在反倒不會做了”。而如今,前有潼關肉夾饃、逍遙鎮胡辣湯商標使用紛爭,後有袋裝柳州螺螄粉出現蟲卵陷入食品安全風波;前者矯枉過正,一刀切關閉“侵權”店鋪,損害商戶利益,打擊行業積極性,後者監管不當,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口碑下降。

  近年來,眾多地方小吃不斷加強當地品牌建設,各地方也積極成立相關行業協會。不可否認,協會在制定行業規範、加強行業監管、探索推廣路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註冊商標也是打造地方品牌、保護當地特色的良策。但為何商標保護總是束縛住品牌推廣的拳腳?行業監管的底線和邊界又在何處?地方小吃品牌的建設和推廣好像陷入了困局,因此如何破局才是關鍵。

  中國自古講究“民以食為天”,地方小吃種類豐富、口味獨特,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各類地方小吃的探索熱情空前,地方小吃品牌的建設推廣有著天然的優勢。但同時,地方小吃易複制、可代替性強,在推廣過程中必定要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目前看來,地方小吃品牌建設以及推廣全國基本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連鎖餐館,二是包裝速食。連鎖餐館方面,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被網友戲稱三大小吃巨頭,足以說明其推廣成果。而各地小吃,尤其是粉面類小吃,近年來也不斷推出自己的包裝產品,各類袋裝螺螄粉便是代表之一。而這兩條路,都離不開相關行業協會的幫助與監管。地方小吃如何受到商標保護?如何在全國打響名聲,保證口味和質量?這些都是應當考慮的問題。

  應當明確的是,任何方式方法必須講求合理。底線問題半步不讓,食品安全是應當嚴把的第一關,而行業標準制定、品牌口碑建設等等,理應關關不讓,嚴防死守。而為了打響品牌,建設口碑,也該懂得適當妥協。沙縣小吃推廣之初,正是採取了不打擊任何個體戶的策略,讓群眾在心裡形成了這一地方小吃的初印象。另外,不同地區群眾口味偏好有較大差距,做好詳細的針對不同屬地的策略,適當迎合當地口味,也是應當考慮的議題。

  每一個地方小吃行業協會的建立,想必都是抱著打響當地知名度,打造地方餐飲品牌的初心。推廣產品、做好行業自律是協會的天然使命。各類小吃盛行之下,協會更應堅守初心,不抄近道,腳踏實地走好眼前路,解開地方小吃困局便指日可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