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戰略高度謀劃初級產品保供
http://www.CRNTT.com   2022-08-16 08:36:03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初級產品包括糧食、能源和礦產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品。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19.18億畝耕地,2021年糧食產量13657億斤,原煤產量41.3億噸,原油產量1.99億噸。這構成了初級產品的基本家底。
  
  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必須加強戰略謀劃,及早作出調整,確保供給安全。
  
  初級產品至關重要
  
  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意義重大。無論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緩解實體經濟成本壓力,還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強國家安全的經濟基礎,都要求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
  
  ——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是國情使然。
  
  我國是14億多人口的大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的超大經濟體,這意味著初級產品的國內需求規模極為龐大,城鄉居民生活不可或缺。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規模達37萬億元,貨物貿易進出口額為39萬億元,皆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我國需要有與世界工廠地位相匹配的初級產品供應。
  
  在許多人的傳統印象中,初級產品太常見、太基礎,技術含量有限、附加值不高,常常忽視其價值,甚至視為“衰落的行業”。然而,隨著各國經濟發展,全球資源能源需求持續上升,初級產品與制成品的“實力對比”已經悄然發生轉變。一些初級產品雖不像高新技術產品那樣“光鮮”,但因總量有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往往在產業鏈中擁有更強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初級產品事關生存,雖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關鍵時候、有事時候,其重要性可壓倒一切。儘管制成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復雜制成品也很重要,但初級產品是經濟運行的基石,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須臾離不了初級產品。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強不強,直接決定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成色、韌性和抗衝擊能力,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是現實所需。
  
  去年以來,部分國際大宗商品供給緊張、價格上漲,更凸顯了初級產品的稀缺性。今年以來,俄烏衝突嚴重影響全球糧食和能源供給,也使得初級產品成為焦點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介紹,俄烏作為全球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此次雙方衝突對全球糧食市場及供給格局影響重大。俄羅斯、烏克蘭是世界重要糧食供應國,在國際糧食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俄羅斯小麥出口3290萬噸,占全球18%;烏克蘭小麥出口2000萬噸,占全球10%;兩國玉米出口占全球19%,葵花籽油出口占全球63%,菜籽油出口占全球15%。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乾分析,短期來看,俄烏衝突對全球能源市場正形成嚴重衝擊。從長期看,現有的國際能源體系將加速變革。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占全球石油貿易量的10%,出口的天然氣占全球貿易量的近20%。俄烏衝突導致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影響市場供需體系的平衡。無論是沙特還是美國,短期內都不具備完全替代俄羅斯的可能性。全球能源供需緊張、西方的金融制裁以及俄羅斯以盧布結算能源資源產品的反制措施,正在嚴重衝擊國際能源定價體系和結算體系。
  
  ——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是長遠戰略。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級產品供給是國民經濟最基礎的部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段炳德認為,無論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還是經濟發展需要保持一定增速,都意味著對初級產品的需求處於持續上升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鐘瑛說,沉著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我國統籌發展和安全,尤其是注重保護產業鏈安全和初級產品保障安全。這體現中央經濟政策的底線思維,強調在極限的情況下,保障中國的石油、糧食等初級戰略物資能夠自給自足,並增加儲量。
  
  種種跡象顯示,關鍵初級產品的稀缺性在上升。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22年全球十大趨勢展望》,提出由於主要大國爭奪關鍵資源能源、確保安全供應及主導能源結構轉型的博弈不斷升級,全球初級產品的供求仍將處於嚴重失衡狀態,初級產品價格波動風險和可獲得性風險將更加凸顯。一方面,初級產品價格波動對出口國和進口國產生了不對稱影響,尤其是對於進口國,初級產品價格上升會影響國內原材料的投入成本,進而對其通貨膨脹率、進出口貿易、本幣匯率和國際收支等產生不利影響,而出口國的資源民族主義抬頭,可能進一步抬升關鍵初級產品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低碳發展對初級產品供求關係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隨著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銅、鎳、鈷、鋰、稀土等稀有金屬的需求正在大幅上升,大國對稀有資源的爭奪將進一步加劇。
  
  保障形勢不容樂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初級產品保障供給。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自然資源利用取得重大進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不過,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任務十分艱巨,有的種類初級產品進口依存度已經比較高。比如,石油、鐵礦石、大豆等對外依存度較高,一些資源和原料的進口比重還在上升。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初級產品開始依賴國際市場。
  
  我國是初級產品生產和需求大國。自2002年以來,我國初級產品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處於上升趨勢,此後雖然有所回落,但自2016年開始再度攀升。截至2021年12月,我國進口初級產品占總進口的比重為36.3%,已經連續6個月在36%以上。同時,我國初級產品貿易逆差為746.4億美元,處於歷史高位;而2021年8月更是一度達到創歷史的794.3億美元。如果分品種來看,感知會更清晰。
  
  一看糧食。在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下,國家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關鍵,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13657億斤,同比增長2%;單產達387公斤/畝,比2015年增長16.8公斤;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超過90%。可以說,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然而糧食結構性問題也開始突出,滿足多元化需求的難度越來越大。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國際航運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我國糧食進口量突破1.6億噸,其中,玉米2835萬噸、大豆9652萬噸。近年來,我國大豆自給率約15%,食用植物油自給率約33%。值得注意的是,穀物進口比重不斷上升,其中,玉米、大米和小麥三大主糧淨進口呈現常態化,特別是玉米進口量已連續兩年突破進口配額。
  
  二看能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供需關係持續向好;截至2021年10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千瓦大關,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全國原煤產量41.3億噸,同比增長5.7%;原油產量1.99億噸,同比增長2.4%。
  
  儘管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提升,但能源安全矛盾也不容忽視,突出體現在油氣安全上。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呈現近年來少見的負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為72.2%;同期,國內天然氣消費增長12%,對外依存度升至46%。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推進,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油氣對外依存度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三看礦產。金屬礦產作為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包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從近年來主要消費礦產情況看,鎳礦、鈷礦、銅礦對外依存度均超過9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80%,而稀土和鉛礦對外依存度則較低,約20%。分析起來,主要與我國礦產品儲量低、品質低以及提純技術低等因素有關。
  
  比如,我國鐵礦石儲量位居全球第四,但大多深埋地下,與澳大利亞、巴西等相比,開採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同時,鐵礦石品位相對較低,含鐵比重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再比如,我國是矽的最大生產國,總量上能自給自足,但多晶矽的進口依存度超20%,金屬矽的進口依存度則不足0.1%。原因是提純技術的欠缺,導致高純度矽類製品要部分進口。
  
  可見,初級產品保障形勢並非高枕無憂。原因在於,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總體已進入工業化後期,即使資源能源的使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消耗規模也相當大。同時,我國一些初級產品的資源禀賦並不理想,人均擁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開採難和品質低並存。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量快速增加,對初級產品的數量和品種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多重因素之下,不可避免要依靠國際市場。
  
  我們必須警惕單一領域出現的問題引發系統性、全局性風險。初級產品供應的嚴重缺口有可能演變成為“灰犀牛”事件,特別是糧食安全更是不容有半點閃失。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多個資源生產國的初級產品供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很多資源生產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和初級產品供給問題。如果未來反全球化情緒進一步加劇,這些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初級產品很可能成為新的“卡脖子”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加強戰略謀劃,確保供給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安全問題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強調糧食、能源、重要資源要首先確保供給安全。高度重視初級產品供應中存在的重大缺口,密切跟蹤、深刻研判、充分準備。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