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采耳遭重罰,如何化解診療生活化監管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24-04-03 14:59:46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據4月1日光明網報導,近日,“四川宜賓采耳店收入2000元被罰22萬元”一事,引發公眾對於“小過重罰”的討論。3月31日,四川宜賓翠屏區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通報稱,該局已向當地法院撤回強制執行申請,並對該案啟動內部復查,將根據復查情況作出妥善處理。

  此事引發熱議,是因為采耳是一項常見服務,它究竟屬於診療活動還是生活化服務,公眾難以釐清。而且店家收入和罰款額之間的巨大反差,更讓人對店主產生同情。

  時下,診療生活化、生活服務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等較常見,為公眾健康帶來不小隱患。諸如生活美容館打美容針、游泳館提供小兒推拿、養生保健機構提供灌腸服務、洗腳店挖雞眼或治療腳癬,以及拔灌、扎小針刀等民間療法,都屬於診療生活化的現象。采耳這一生活服務項目,也容易越界變成耳病診療項目。

  對這類現象,首先監管難以定性。去年頒布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試行)》明確,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機構及其人員不得使用針刺、瘢痕灸、發泡灸、牽引、扳法、中醫微創類技術、中藥灌洗腸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侵入性或者危險性的技術方法。除禁止項目之外,是否具有創傷性、侵入性、危險性,是界定生活服務和診療服務的重要依據。但具體區分有時極難把握,比如采耳可能刺破鼓膜,也可能只是簡單地掏耳朵,定性的自由裁量空間很大。

  其次,執法對象的確定也存在難度。美容店在顧客身上“動刀子”,養生館拔罐放血導致顧客重度貧血等,類似的診療生活化理當得到監督和處罰。但民間挑疳積、刮痧等有創性操作十分普遍,管還是不管是個難題。就此番事件而言,就算有必要處罰采耳店,但倘若當地存在更嚴重的生活服務機構越界行醫等現象,便難免令人生出“管小放大”等質疑。

  此外,處罰分寸等同樣難以把握和確定。針對非法行醫,處罰通常較重,但處罰一些收費較低的醫療生活化行為,就容易變成“小過重罰”。相反,由於非法美容手術的收費很高,生活美容機構越界做醫美手術者便往往“不怕罰”。一旦過罰不當,便無法產生足夠的震懾力。

  上述典型案件值得關注,但關注不應只是簡單地批評,而是應針對監管的難點與模糊空間,進一步釐清生活服務與醫療服務的邊界,讓相關監督和執法更加規範有序,公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有保障。

  (來源:工人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